山东教育新闻网讯10月11日,齐鲁理工学院一年一度的齐鲁文化节在济南校区启动。这个已经延续十多年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如今已成了该校贯彻“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理念的生动“名片”。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两者各有所长,如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一起来看齐鲁理工学院的有益探索。
齐鲁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的实践
“两千多年前齐鲁文化所创造的主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和主干,其基本价值内核依然是中华民族赖以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集体意识。齐鲁文化中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傅永聚说到。
学生们在诵读《论语》
齐鲁理工学院济南、曲阜两个校区分处齐、鲁文化发源的核心区域,在弘扬传承齐鲁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该校凝练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内核的大学精神,即“四知”校训(知学、知道、知善、知美)和“四尚”校风(尚德、尚礼、尚勤、尚新),并确立了“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这一特色育人理念。
近年来,齐鲁理工学院还成立了齐鲁文化研究院和齐鲁书法文化研究中心,设立齐鲁文化育人研究基金,积极开展齐鲁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齐鲁文化特色的育人模式。
学生们在表演中国弹弓术
以齐鲁文化节为例,每年都会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感受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餐。据介绍,今年文化节期间,齐鲁理工学院特别安排了“齐鲁古道与孔子文化”研学活动,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齐门”到莱芜“齐鲁第一关.青石关”,参与师生将用三天时间考察寻访齐鲁古道与沿线孔子文化,对齐鲁两国八百多年间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风俗习惯、生活与生存智慧及其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实地田野考古调查,再现生动的齐鲁文化。
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时代
除了将优秀齐鲁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中,齐鲁理工学院还充分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由最初的35门课程到现在的560门课程的全覆盖。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教学的便利性、个体性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深度性。
通过这样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走向深度学习,改变了以往只是被动的接受而看不到知识全局的学习状态。特别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改革,教师课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课中围绕课前或课中任务,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课堂变成了“百家讲坛”,教师也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前沿大数据让教学管理也能“用户画像”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齐鲁理工学院还建立了教学信息中心,为师生们提供教学在线调度、教学检测、教学管理数据收集和大数据分析、教学服务等功能。学生考勤、空教室查询等信息电子化,学校基础数据、师生活跃度教学报告、用户画像及档案等大数据分析系统一应俱全,很大程度提高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以齐鲁文化育人,以科技赋能教学,齐鲁理工职业学院因地制宜地探索着学校发展的有机路径。
作者:孙悦琛
编辑:孙悦琛
审核:周玉森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厅里,柔和的灯光下,一片长18厘米、由4块甲片缀合而成的带刻辞的龟腹甲陈列于展柜中,其上细密的刻痕仿佛 ...
初秋季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凤凰河水畔,迎来了一批可爱的“新居民”——柯尔鸭、琵琶鸭、针尾鸭、麻鸭、红头潜鸭以及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