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5日下午,由齐鲁师范学院与俄罗斯维亚茨克国立大学、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的线上“首届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市、基洛夫州维亚特卡市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伊热夫斯克市同时举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孙业宝代表省政府欢迎俄方两地积极参与此次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并在会上回顾了我省与俄罗斯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教育国际合作高端平台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活动,希望此次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能够发挥中国传统武术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和国际影响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同时,期待山东省与基洛夫州和乌德穆尔特共和国能够充分借助本次活动,加强沟通了解,找准合作定位,丰富交流形式,以教育合作为契机,推动双方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山东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夫海在致辞中表示,自2020年8月我省与俄罗斯部分高校联合成立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以来,双方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平台,推动了校际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他对我校多年来坚持倡导和普及武术育人表示赞扬,认为此次武术交流作为中俄教育合作联盟推动下的又一个重要活动成果,必将为我省与俄罗斯高校“共话友谊、共商合作”增添新形式、搭建新渠道。
武术历经千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在交流会上介绍了中华武术不断发展的历史,概括了其内涵深刻的文化价值、强身健体的社会价值、竞技表演的艺术价值、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和弘德育人的教育价值。林松柏提到,自2017年12月齐鲁师范学院联合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共建武术教育中心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教育标准化、规范化的推广普及,专业武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武术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实践。近年来,学校开发了一体化的武术教学资源,创设了一体化的武术教学过程,构建了一体化的武术教育评价,武术育人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礼序塑造、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辐射带动了全国11省市800余所学校,受益教师近3000人,学生约70万人,逐渐形成了以武育人的“齐鲁模式”。
此次举办线上“首届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的俄方两所高校,以及两地政府都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基洛夫州州长亚历山大·瓦伦蒂诺维奇·索科洛夫发来致辞,强调教育合作在国际合作中具有培养优秀人才,发掘科学潜力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希望此次会议将成为交流经验及专业对话的开放平台, 同时也是加强伙伴关系、规划教育及合作新领域的绝佳机会。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国家政策部长爱德华·彼得罗夫和教育部长斯韦特兰娜·博洛特尼科娃也分别采用现场发言和录制视频的方式致辞,表达了全面支持与山东省开展合作、尤其是教育领域合作的友好意愿。他们希望在当地拥有较高科学教育潜力、丰富国际合作经验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能够与我校协作发挥两校共建的“中俄语言文化中心”的作用,由此开启与山东省友好合作的新途径。维亚茨克国立大学校长和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校长也分别表达了对与齐鲁师范学院开展武术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语言教学等项目合作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在齐鲁师范学院与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中俄语言文化中心”揭牌仪式环节,乌德穆尔特共和国能歌善舞的青年们热情表演了俄罗斯民族舞蹈,表达对该中心成立的庆贺。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秦梦华邀请孙业宝上台共同为两校“中俄语言文化中心”揭牌,同时,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校长亚力山大·古柏特邀请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国家政策部长爱德华·彼得罗夫在云端同步揭牌,双方共同见证两校交流合作的重要时刻。
随后的“山东—基洛夫—乌德穆尔特”武术表演无疑将整个武术交流会推向了高潮。三方各自上演了为时20分钟左右的“功夫秀”。齐鲁师范学院大学生武术队为俄方朋友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拳术、棍术、枪术,个人展示、对练和集体表演相结合,精彩的象形拳、功夫扇、九节鞭和八段锦等武术项目令人啧啧称赞,展示出我们作为武术交流会东道主的高水准。
俄罗斯“武林高手”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和感动,会议现场的领导和嘉宾纷纷为他们对中华武术的执着和热爱热烈鼓掌。中俄双方的“武者”所展示出的“坚毅、果敢、豁达和崇德”的武术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展演过程中,线上线下的中俄武术青年成为同道中人,以武会友、共创未来。
这次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是我们与俄罗斯的朋友们首次在云端相聚,也很好地带动了双方学校师生继续发扬中俄传统友谊,俄罗斯民族舞蹈体现出的真诚热情和中国传统武术传递出的自强包容相倚为强,相得益彰。会议最后,秦梦华代表齐鲁师范学院向俄方两地领导嘉宾和两所合作学校的师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他们到美丽的山东济南和齐鲁师范学院,期待下一次面对面的欢聚,以武会友,对话交流,放眼未来,共享精彩!
(本文摄影:宋新刚)
作者:田甜、于家杰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