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蔷薇》《寒鸦》:“红色师范”的革命刊物
发布时间:2021-07-01 11:2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6月刊作者:泰山学院 刘明合 陈 涛 A+A-
-分享-

红色印记

“有的正在酣梦,有的正在黑暗的途中摸索,有的却已在孤室伴灯想做些天明的工作;早从睡巢里醒觉了的寒鸦啊!你可在此时尽量的回旋着啼叫吧!”泰山学院课堂上,学生正在诵读的散文诗节选自《寒鸦》,这是1932年泰安县立师范讲习所编印发行的进步刊物《蔷薇》中的散文诗。作为泰安师范教育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的泰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以下简称“泰安县师”),是当时传播先进思想、推动青年学子投身革命斗争的重要堡垒。在这一时期,两份革命刊物《蔷薇》《寒鸦》,成为当时党的地方组织泰安特支在泰山脚下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力见证。

《蔷薇》《寒鸦》两本刊物剪影

据《中共泰安地方史》记载,1931年3月经中共山东特委同意,决定成立泰安县师党支部。“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山东省委《鲁省委通告1号》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的《宣传提纲》,中共泰安特支成立了“泰安学生反日联合会”,推选泰安县师进步学生宋绍凯担任主席。

1932年2月,学校开学后,中共泰安县特支决定将党的活动重点由泰安县立第三小学和萃英中学转移到泰安县师。在中共泰安县特支和县师党支部的指导下,泰安县师“学生自治会”“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学生组织相继成立,半公开地宣传马列主义,传播进步思想。

与此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全面开展革命斗争和进一步扩大宣传阵地的指示要求,泰安县师党支部决定由武冠英、燕志隽、鲁宝瑛、庞盛文等组成“蔷薇社”,创办《蔷薇》杂志,主要面向泰安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员、学生发行,以更直接和更强有力的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恶行径。同年3月,《蔷薇》第一期出版,共发行200余份,刊物一发行就在泰安地区中小学取得较大反响。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蔷薇》第二期更加突出指向性和战斗性,发表了一批具有明显政治性、批判性,内容更为尖锐的文章,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的不满与“关注”。同年5月,《蔷薇》第三、四期合刊出版。由于“言论过激”,国民党政府勒令其停刊,并开始搜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一批进步师生被捕入狱。

为了保存刚刚燃烧起来的革命烽火,更好地坚持斗争,1932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将泰安县师党支部改组为泰安县师特支,由庞盛文任特支书记、宋绍凯任组织委员、赵曼实任宣传委员。1932年9月,泰安县师特支决定继续以印发刊物的形式进行革命斗争,经县师特支和“蔷薇社”周密准备,由苏蕾生、侯月亭等进步师生在泰安县师内成立了“寒鸦社”,苏蕾生任编辑,并于当年10月20日出版了《寒鸦》月刊第一期。《寒鸦》继承了《蔷薇》的政治性和战斗性,锋芒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揭露罪恶,指出其灭亡的必然性,号召人们起来战斗,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寒鸦》的革命锋芒刺痛了国民党反动派,11月15日,在出版了第二期后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勒令停刊,苏蕾生、侯月亭在去书局的途中为保护刊物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1932年11月山东泰安县立师范讲习所情景再现

《蔷薇》《寒鸦》两刊的编印是当时中共泰安特支(后扩大为中心县委)所领导的泰安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泰安党史办编纂的多部地方史志专著中都有记载,由此可见它们在泰安革命斗争史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当时白色恐怖环境下,《蔷薇》《寒鸦》两刊是泰安县师的进步师生利用业余时间偷偷编印,极为珍贵。但由于那时印刷条件有限,又距现在时间久远,两刊现在存世不多。  

2006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工作简报》中通报了一批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文史资料目录,《蔷薇》《寒鸦》两刊赫然其中,这一消息让人喜出望外。2007年5月,经过多方协调,《蔷薇》《寒鸦》两刊的影印本由泰安党史办带回珍藏。2021年4月,历经89年之后,泰山学院的师生终于见到了《蔷薇》《寒鸦》两本刊物的真容。

今天,在山东省博物馆内珍藏的《蔷薇》《寒鸦》两本杂志,是由时任泰安县师特支宣传委员赵曼实珍藏捐赠的,除《蔷薇》第一期缺失外,《蔷薇》第二期半月刊,第三、四期合刊,《寒鸦》第一、二期均在。两刊均为铅印版,印刷清晰,装订整齐,16 开本,每期 8 页,没有封皮,首页即为封面,刊头画设计精美。由泰安大陆书社(泰安城西门外,大关街东头路南,今泰安市邮政局附近)印刷,并代为发行、定购和零售(《寒鸦》还由新华书局代售),各中小学也有代售(零售)。文章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杂谈、剧本等。刊载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当时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人、学生党员和进步学生,有的表达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有的直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有的号召人们奋起反抗压迫。《蔷薇》《寒鸦》的发行和泰安县师学生的进步活动直接推动了泰安地区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泰安县师也被誉为“红色师范”。

如今,泰山学院大门两侧盛开的蔷薇花,含笑迎接着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理工楼上“建设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标语依然醒目。这是一所既年轻又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学校,虽然1958年才开始举办高等教育,但历史却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泰安官立师范学堂,历经岁月洗礼和历史变迁,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未更改过这所学校致力“师范教育”的初心使命。

回望过去,革命先辈们在《蔷薇》《寒鸦》上振臂高呼的铿锵之音依然回荡在耳边,他们用鲜血浇铸了泰安县师的“红色师范”精神,用生命坚守着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凤凰涅槃,如今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当今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泰山学院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泰安县师“红色师范”精神,顽强拼搏、干事创业,用“勇攀奋进”的学校精神、“向善向上”的校风和“励志图强、学而不厌”的学风,只争朝夕,谱写新时代最亮丽的青春画卷。


作者:泰山学院 刘明合 陈 涛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