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春风归来晚,浮云过后艳阳天。”进入仲夏,寂寞了整个春天的幼儿园,又重新热闹起来,山东各市的幼儿园,正陆续迎来复学返园的孩子们。
“好久不见,孩子们对幼儿园会有陌生感吗?”
“过去的四个多月,疫情会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孩子们会害怕吗?”
“从来也没有过的超长假期,是否已经让孩子们忘记了该遵守的活动常规?”
“疫情还没有结束,在这个特殊的时光,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
孩子们即将返园复学,老师们的心里既有期待,也有忐忑:“开学第一课,该怎样上?”本期“复学‘心’微课”,给幼儿园一线教师支招,让大家与孩子们上一堂轻松快乐的复园第一课。
回到幼儿园,真好!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一日生活即课程。因此,当孩子们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就开始了!
一、积极心理暗示:人事物互动的开学第一问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的直观思维为主,极易受外界人事物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因此,幼儿园环境中的积极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引导幼儿轻松愉快地融入新的幼儿园生活。
师幼对话第一问:“宝贝,老师想你了!你想我了吗?”
人,是幼儿园环境中引发积极情感互动的第一要素。晨间接待的时候,老师的积极状态和愉悦情绪,是影响幼儿积极入园心理的关键。一声发自肺腑的问候,传达的是教师对幼儿爱的情感,引发的是孩子们对老师爱的回应。“宝贝,老师想你了。”师幼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讲假期里为孩子们做的事情,也可以请孩子们讲讲假期里的生活,表达对彼此的想念和关心。
师幼互动第一事:“好久不见,我们去找找幼儿园的新变化。”
寒假放得太长,孩子们对幼儿园有了陌生感。户外活动的时候,带孩子们在园内走一圈,看看久别重逢后幼儿园的景物,发现幼儿园里不一样的变化:大草坪上的草,刚刚修剪过,就像理发师修理过的那样,是为了要欢迎大家回到幼儿园吧?小树林里的梨树,结了很多绿色的小果子,这就是梨子吧?错过了梨花开放的季节,这个假期真的是太长了;哇,好久没人玩,沙池里已经长草了,看起来像沙漠……
这样走一圈,慢慢地寻找曾经熟悉的景物,一点一点回忆在幼儿园中经历过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发现幼儿园里的细微变化,师幼相伴的温暖和温馨又一次洒满整个幼儿园。
师幼共绘第一景:“小朋友,你想在班级里留下怎样的专属标记?”
疫情仍在,幼儿园生活中有一些必须要遵守的日常规范,幼儿园环境中也有很多提示幼儿行为准则的标识物。这些老师们为孩子复学入园而提前布置的防疫必备设施及环境标识,虽然大多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而作,有很多童趣化的设计,但少了孩子们的亲自参与,不免会有缺乏儿童表征情趣的些许遗憾。在个别化区域活动的时候,鼓励孩子们适当设计一些个别化的专属标记,既能加深孩子对疫情期必要活动规则的理解,也能让孩子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从心理上接纳“不一样”的幼儿园生活。比如,自己画一画“入园规则示意图”,从家长、孩子戴口罩,到扫码、隔一米排队,还有测温、自己进校园、走专用楼梯、七步洗手法等等,班级里排队的一米线,入园通道中的晨检机器人、卡通型免洗洗手机,还有老师们巧手布置的凸显新学期氛围的形象物,等等。
二、师幼共情体验:分享疫情故事的开学第一课
受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疫情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最多就是听家长讲述一些身边人的防疫故事,或者从网络、电视上看到一些与疫情相关的图片、新闻。要戴口罩,要勤洗手,要保持与其他小朋友的距离,所有的这些防疫要求,也基本来自于成人的灌输而非孩子们的主动意愿与自主体验。借助故事的形式,以及一些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了解疫情中真实发生的一些事情,体验疫情带给人们生活的真实影响,这能够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也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到主动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方法。
话题1:假期里开心和不开心的事
共情,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与孩子们聊假期生活中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关键在于引导幼儿在互相交流中觉察他人的情绪,并学会接纳各种不同的情绪,同时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比如,有孩子说:“假期里最开心的,是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家里陪我玩;不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让我到外面去玩,每天都关在家里。”有的孩子说:“我爸爸做志愿者,每天都要很晚才回家,妈妈和我都很害怕,怕爸爸也被传染到。”也有的孩子说:“最开心的是接到老师电话,最不开心的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还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很久没有到外面去工作了,家里快没钱了,爸爸妈妈不开心,我也不开心……”
疫情期间,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折射在孩子身上,孩子会从成人身上感染到各种不一样的情绪。教师在师幼谈话中的引导重点,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个人在疫情期的不同感受和不同情绪,二是让孩子们发现人们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而做出的努力。比如,孩子讲到志愿者爸爸每天很晚才回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想一想,爸爸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还有,“家里快没钱了,爸爸妈妈不开心”,可以让孩子再讲一讲:“爸爸妈妈有没有想其他办法挣钱呢?”让孩子发现,经历疫情,生活中免不了会有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但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让生活朝好的方向改变。
话题2:假期里发生的有意义的故事
疫情期间,有意义的故事有很多,但最好讲述与孩子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从幼儿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寻找故事素材。教师可以提前了解班级家长身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并准备一些相关的照片、视频,甚至请个别幼儿做好相关的讲述准备。如:职业为医生、护士的家长,如何在医院抗疫一线工作;热心慈善的家长,如何为武汉捐款捐物;职业为社区工作者的家长,如何为社区里的百姓服务;甚至还有快递员、菜场工作人员的故事等等。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重点,一是让孩子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人们,如何用积极的行动去应对疫情的发生;二是让孩子们自主总结,人们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自己的健康。
话题3:开学了,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经历这样一次疫情,从中所积累到的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护自己的健康安全。而我们的开学第一课,要传递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应对疫情,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分时段入园,家长和孩子要戴好口罩站在一米等候线上排队,等候入园。
小朋友要先在洗手机器人前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再接受红外线体温测试,体温正常,再由保健老师进行晨检,入园。家长要等待幼儿入园后从专用通道离开。
喝水前、吃饭前、小便后、户外活动回班后、区域游戏结束后,都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的要求洗手。“手心对着手心搓搓,手心压着手背搓搓,十指交叉搓一搓,手握关节搓一搓,握住拇指转几圈,攥紧指尖掌心揉,最后再把手腕搓。”念着老师编的顺口溜,认认真真洗小手,阻隔病毒,保护健康。
一米线,是保护健康安全的保障线。户外游戏的时候,要间隔一米;上下楼梯的时候,要保持一米的距离;排队、洗手、喝水,要站在一米线上等候……
生病了,要去医院;病好了,才能重新回到幼儿园。
…………
结合具体的幼儿园生活,和孩子们聊聊保护自己健康安全的各种办法,让孩子们主动建构保护自己的有益经验,自觉遵守幼儿园复学的防疫常规。特殊时光的开学季,不一样的温情陪伴,开学第一课给予孩子们的,是轻松愉悦的积极心态,充满爱和关怀的温暖支持,以及健康安全的防护意识。
作者:陆春燕,江苏省江阴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山东教育》(幼教园地)编辑部资深编辑,著作有《核心素养成就幸福童年》《认识你的孩子,做智慧家长》。
作者:陆春燕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