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家长反馈,复学后,部分中学生因之前长期居家网课学习,无法适应集体课堂的教学节奏,上课时提不起精神,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本期“复学‘心’微课”就给大家讲讲,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向心理状态,老师家长该如何帮助疏导,学生自己又该如何调整适应状态。
犹记得,疫情爆发,学生们到了开学的日子却不能如常返校,不得不在家里面对电脑或手机听老师讲课。一时间,引来不少家长和学生的抱怨、吐槽。但是,开学的日子一拖再拖,一颗颗烦躁的心便也安顿下来,家长和学生开始慢慢适应网络教学。
直到4月下旬开始,学生们陆续复学复课,恢复到以前的学校生活,一开始很多学生自然是不适应的,毕竟从松散自由的家庭生活恢复到紧张有序的学校教学,加上防范疫情之需,在入校、就餐、如厕等方面有了更多的约束,学生们会很不习惯;再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摆弄了手机,有的学生甚至感觉自己“都不完整了”;还有作息时间的改变,疫情期间一些学生睡懒觉,复学后要早起到校上课,一时间缓不过劲来。
以上种种的不适应都加剧了学生们厌学情绪的产生。但请相信,学生们现在对学校教学的反向心理状态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会慢慢适应线下的课堂教学,重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毕竟人是群居动物,更需要和同类同伴在一起。
对学生的这些表现,首先家长和教师应先予以接纳。不要急着去改变,而是让他们和这种状态待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够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持续地给到学生鼓励和帮助,无论是学业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是有信心的,他们是不会放弃自己的,从而产生改变自己、努力成长的动力。
其次,要调整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明白抗击疫情、居家上课是为了公众的健康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从国家、社会到我们个人,都付出了很大努力和牺牲,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磨难中成长。对学生而言,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让学生明白,网络授课再好也无法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生生、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
再次,家长要注意调整学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居家隔离期间,同伴交往减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尤其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折磨。但复学之后如何与同伴更好地交往,很多学生可能感觉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家长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抗疫的过程虽然不长,但显著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全国范围大规模地上网课,的确从未有过。家长应告诉学生,学校老师也是网络教学的新手,有的老师甚至以前从未“触网”,这次是仓促上阵,所以老师的网课水平受限是十分正常的。每个老师都想把课教好,他们的努力应该被尊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恢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离不开家长的开导与指点。
第四,家长和老师要联手帮学生逐步戒除“网络成瘾”行为。此次借助网络来进行授课虽是不得以而为之,但不少学生因过多地接触网络而难以戒断,特别是那些借上网课之名,实则玩游戏、网上交友、甚至浏览成人网站的学生,他们回到学校后往往会无精打采、面带倦容、无心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高度重视,用宽容心和耐心陪伴学生度过这个艰难的戒断期,用温柔而坚决的态度让学生远离网络,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最后特别强调,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学生的心理保健本应是常态化的举措,但却长期被忽视。在疫情防控仍未解除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另一方面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尽快融入到班级大集体中。同时建议家长带学生到心理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评估,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给学生以必要的疏导和治疗。
学生的问题,很多是适应的问题。而成长,就是从不适应到适应。期待每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能够安心当下,专注成长。
作者:孔屏,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应用心理学教授
作者:孔屏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