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青春激昂的《到西部去》乐曲声中,聊城大学2020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从学校党委书记马春林手中,郑重接过了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团团旗。今夏,学校4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3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陆续踏上西去的征程,他们怀揣最初的梦想和坚定的决心奔赴祖国边疆,志愿奉献青春,基层建功立业。
18载春华秋实,万余名毕业生踊跃报名,1270余名优秀毕业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弘扬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业”的青春誓言,他们的足迹遍及新疆、西藏、青海、宁夏、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们中,80%以上申请延长服务期,300余人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在西部辽阔广袤的土地上,用执着和坚强留下奋斗的足迹,以奉献和热情绽放出彩的青春。
春风化雨,育志愿苗芽
“还记得大一刚入校时,学校组织新生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深受触动。正是跟随着这样的脚步、带着这样的初心,我毅然选择到西藏志愿服务。”2017年,聊城大学学生亓晓洁毕业后踏上了西部计划的征程。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多年来,聊城大学把弘扬“赤诚担当,大爱无我”的繁森精神和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西部计划项目实施的情感支点和思想基础,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学校充分发挥地方德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努力让繁森精神和志愿精神在每位聊大学子的实际行动中得到践行。
“打造‘人人都是志愿者’志愿服务新模式,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在每个聊大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明吉介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青年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积极打造有影响力、有内涵的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志愿服务奖项37项,其中‘大学生志愿者西部建功行动’‘雷锋义工队’分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和优秀组织奖,2人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1个项目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连续四届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作为学校“与美同行”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刘颢在今年西部计划招募的第一时间就积极报名,他说:“我已经等了好久了,大学四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使我对西部计划早就心生向往。”
政策保障,护志愿之旅
为鼓励引导青年学子勇赴西部建功立业,聊城大学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团委牵头、部门协同、运转高效的西部计划工作机制。学校、学院均成立了西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校院两级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统筹负责全校西部计划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保障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学校还设立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专项负责志愿服务及西部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
聊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昭风说:“学校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工作,研究出台了西部计划专项制度,不断完善西部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保障、跟踪服务和考核表彰等制度体系。”近些年,学校完善了低年级培育、高年级跟踪、平时预选、毕业择优推选的志愿者培育选拔工作机制,今年低年级第一次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860余人。学校每年划拨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西部计划政策宣讲、选拔培训、走访慰问、调查研究等日常工作保障。学校、学院每年为志愿者发放奖金、配置部分生活用品。18年来,学校已累计投入西部计划工作经费600余万元。
温暖备至,助西部成长
聊城大学坚持把关心关爱志愿者的工作生活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他们服务西部、扎根西部的决心和信心。学校不断完善机制,畅通渠道,积极做好志愿者的跟踪服务工作;定期组织走访调研,校领导连续多年带队远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走访慰问志愿者,调研西部计划工作;相关部门和学院也积极参与,为志愿者送去母校的关怀。
一列列西去的列车承载着青春的梦想,西部计划的“聊大现象”背后,是聊城大学对西部计划18年来的深度参与和投入。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认识组织实施西部计划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把西部计划项目打造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志愿精神传承的新途径、实践育人的新载体、就业择业的新路径、人才流动的新趋向和助力扶贫的新舞台,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部,有辽阔广袤的土地,更有青年才俊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多年来,聊城大学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持续奉献西部、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殷切嘱托的最好诠释和践行。学校将继续深化实施西部计划项目,为更多志在四方的奋斗者铺路架桥。
作者:特约通讯员:李鹏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