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我迈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心里不免有失落感,仿佛回到了自己上学时的模样一般,校园里的角角落落竟如此熟悉。
2016年参加工作时的校园旧貌
“一排排红砖瓦房,里面坐着一群孩子。”这是我记忆中农村小学最初的模样,“学校里就三排砖瓦房,五六间教室,十来个老师,二百多个学生。晴天还好,雨天时,尤其是通往校园的路更是泥泞不堪,成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阻碍。”
2017年,随着乐陵市“教育全面改薄”工程的深入,乡村学校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任教的学校也开始房屋改建工作,盖上了教学楼,学校不仅有了“夏有风扇、冬有暖气”的教室环境、更有“四机一幕”进课堂,名师专家“网”上讲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农村的孩子们终于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梦想。
那一年,我们全市的乡村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基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已非昨日可比拟。农村教育的春天来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也多了。
2017年全市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后的校园
有一天,学校里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她1986年参加工作,在农村基层从教30年,从教生涯和改革开放的时间差不多,而乡村教师是教师里的一支特殊队伍,可以说,她既是农村教育变化的亲历者,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她任教的这所学校,从一开始漏风漏雨的泥巴房,到现在全封闭的校园,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了当地最好的建筑。学校环境好了,高学历的教师也多了起来。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完不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少,教师的低效劳动时间也越来越少,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了。
我高兴的说,最大的变化还是在课堂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则寓言叫《狐狸和葡萄》,原来讲这篇课文时,孩子讲不出这个寓言的道理;到了现在,刚刚提出问题,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甚至有的孩子能说出“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哲理,还知道“酸葡萄疗法”。网络时代的孩子,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现在的青年教师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国家各种津贴、工资的上涨,大力提高教师待遇,我从2016年刚上班时的1900多元到现在4000左右的工资,满满的幸福感。同时教师们的学习机会也很多,但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做学问,不被浮躁的社会所干扰。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承前启后,既往开来,不动摇、不犹豫、不懈怠地向着新时代迈进。老教师们常与我感慨:“感谢共产党,这个时代真是越来越好。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生在了这个幸福的时代。”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教育事业成就的见证者,那么,老教师们那一辈人就是同行者,与我们国家一起经历艰难苦困的过去,一起赤手空拳的奋斗拼搏,最终与我们国家一起在砥砺奋进之后迎来了非凡成就。我们相信,随着祖国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祖国的明天,还是教育的未来,都一定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美好景象。
作者:时永琰 德州乐陵市寨头堡乡闫芙蓉小学
作者:时永琰
编辑:王煜玲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