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过去了,在齐鲁这片土地上,山东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也从教育的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
就在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站在“天地书声”前,背携同学的留恋与不舍,迈出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的大门;到如今,我已站在三尺讲台上,迎着学生的渴望,奏响职业生涯扬帆起航的鸣声。
从一个学校离开,来到了另一个学校——而这一次,我的身份变了。
之前的二十年,自1999年进入托儿所,2020年离开崮山收费站,我一直是一名坐在讲台下面,抬头遥望老师的学生。对我而言,学校是我规避大部分负面影响,安心学习的地方;对我而言,学校是我可以跟随老师的步伐,按部就班生活的地方;对我而言,学校是可以与身边的同学为伍,一同成长的地方。
从一所鲁北地区乡镇的普通小学,升入山东教育早期私立中学求学,再到成为省属第一批公费师范生,再到今年毕业后成为沾化区一所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成长经历,与鲁教息息相关。
五年前,我还是山东省北镇中学一名学生,正好遇到第一批高考全国卷改革,领略到高考考察内容中对于我辈创新思维的重视与要求;五年内,我进入山东师范大学进行本科学习,汲取了无数智慧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知识,学习了传统与新型教育教学技能。
而今,迈上讲台之后,我又见识到了一个崭新的鲁教发展时代。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省市区教育单位对乡村教育大力扶持,对智慧教育的应用也愈加普及。入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便参与了“滨州市第三届创客节”,“沾化区AR教育资源合作室”以及“沾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多个信息技术类教育工程。
身为省属第一批公费师范生,从录取的那一刻就注定日后要到乡村工作,这些岗位虽然偏远,但也意味着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我想将自己的学识,带往我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
滨州学院张道祥教授说:“教育就是一帮好人在做一件美好的事。”相信每一个从教的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那些愿意走上乡村教育岗位的教师,背后是熠熠生辉的灵魂。
过去二十年的校园生活,感谢山东教育对我的哺育;之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愿将我的热血与激情,回报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
作者:胡志敏 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实验学校
作者:胡志敏
编辑:王煜玲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