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让“讲故事”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类最初的文化交流,几乎都是透过一个个活灵活现、精彩绝伦的故事来完成的。比如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家族卷入宫廷政变之后,他被迫出逃。但也得以到处游历,以吟游诗人的笔触,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所闻所见,后世也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穿透历史的尘埃去触摸久远的地中海世界。
无独有偶,我国史学家司马迁翻遍古今史籍,访遍老夫贤士,以惊人的毅力创作《史记》,记录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数千年的历史,其间一个个富有内涵的中国故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但无论是希罗多德,还是司马迁,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相较现在十分落后。西方的纸草和东方的竹简不仅书写不便,一次性可记录的内容也非常少,这造成了文化传播的缓慢。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效率明显提升。现如今,新媒体又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而如何通过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又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天,谈起网红李子柒(本名李佳佳)的事迹编入了小学语文考试的试题,这不禁让人感叹短视频等新媒体之于文化推广与传播的重要作用。李子柒生长在四川绵阳的乡村,2015年开始通过拍摄短视频把中国乡村最朴素的田园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些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短时间便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就连国外网民看罢也都纷纷点赞、评论,他们从李子柒的短视频中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美、中国乡村之美。
时代需要更多“李子柒”向公众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中国故事的传播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每个人都有义务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尤其是高校教师,面对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将中国故事传之久远。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是90后、00后打头阵,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资讯的来源都深受互联网影响,传统的媒体诸如报刊、广播等多被他们“束之高阁”。所以,想要给当今的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结合他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尝试新媒体的应用。
而高校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对新媒体的认识与应用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仅在授课时利用PPT演示文稿或用音频、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学生则不同,多数学生习惯借助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上的客户端,通过图文、视频、短视频、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去接收海量资讯。所以,学生难免对课堂上教师千篇一律的简单讲解和灌输不感兴趣。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更高效地“传道受业”。
利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媒体叙事的平等性观念。所谓平等性,即区别于传统媒体单向度、“俯视性”的宣传和灌输。新媒体强调讲述者与受众的完全平等,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转变观念。在传统课堂上,不论是讲台的设置还是课堂纪律、校园规章等都很容易让教师面对学生时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是有权威的,即便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敢轻易离开。而在新媒体中,这些约束便不存在了,受众对内容一旦失去兴趣,就可以立即调头离开,不去看也不去听。所以,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时,要了解学生的语言和心理,学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尽量以更活泼有趣、通俗直白、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述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些不同,就拿看电视、听广播来说,多数时候受众只是看、听而已,与讲述者沟通的渠道较少。而借助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则通过评论、点赞、留言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受众与创作者、发布者的直接沟通。网民可以在遵守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的前提下针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互动和讨论,甚至可以集众人之力,影响事件的发展走向。利用新媒体讲述中国故事,就需要重视受众的互动和参与。
早在春秋时期,先师孔子在授课时就强调与学生讨论,教学相长,现在很多教师也喜欢在课上课下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于师者如何更好地“传道”,孔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经验,传播媒介的迭代升级更多的只是改变了“传道”的方式。
在“读屏时代”的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多数是通过互联网,经由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呈现的。短视频以其内容精、时间短、视觉冲击力强等优势,很好地填充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这也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迅速走红的主要原因。同时,短视频又具有制作流程简单、参与性强的特点,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不难操作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已经注意到了短视频等新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开始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传道受业解惑”,如哔哩哔哩上的“罗翔说刑法”“赵峥讲物理”“戴建业老师”等便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北京师范大学赵峥、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等几位老师的短视频账号,他们用幽默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丰富的形式,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下,带着深奥的法学、物理学难题,以及精妙的诗词走进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世界,瞬间吸引了众多粉丝。另外,大量专家学者也纷纷“触网”,比如著名的清史专家阎崇年,以及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二位史学大家近期也频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及直播平台出现,讲述故宫的历史。
当然,在众多新媒体中,短视频只是方式之一,图文、视频等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相较短视频中“碎片化”的内容呈现,图文则可以凭借“图片+文字”以详尽、全面的述说方式,将所要传达的内容阐述得更清晰、更系统,也更能呈现中国故事的厚重感。除此之外,专栏、直播等形式也可以配合使用。
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催生新媒介传播方式的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夹着报纸跳上电车是一种摩登的表现,后来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便被称为“老古板”,如今用手机听书、刷短视频是社会的潮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便是最有朝气、最具希望的青年人,他们对新媒体有着更为敏锐的触觉,所以我们更要全面认识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学会通过新媒体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与青年朋友共同进步,共同影响时代、服务时代。
作者:山东财经大学 范子谦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