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丨山东理工大学:实施“一人双岗”计划 构建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1-01-28 09:41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 2020 年度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山东理工大学“实施“一人双岗”计划 构建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改革成果入选2020年度(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具体举措都有哪些,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实施“一人双岗”计划 构建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

“一人双岗”是指学校的博士及高层次人才要有两个岗:一个岗在学校,一个岗在企业。在企业的岗位为挂职“科技副总”。通过挂职“科技副总”岗位,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助推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发挥“纽带”作用,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导入企业,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一人双岗”计划,推动学校的每一名高层次人才都能挂职一家企业,推动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千人千企”的校地融合局面,着力构建校地人才共引共用长效机制。

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与淄博市签署校城融合发展协议以来,双方在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方面进展顺利,硕果累累。为了推动“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理念落实落地,切实发挥山东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服务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党委书记吕传毅在学校与张店区第三届校城融合发展合作论坛上提出了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服务淄博的“一人双岗”计划。

目前,淄博市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220家企业已对接及聘任学校240余名高端人才担任“科技副总”。学校制定出台《山东理工大学“一人双岗”计划实施办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

1.建章立制,推动“一人双岗”计划全面开展。

学校主动走出去,面向政府、企业推介学校人才科技等资源;与淄博市、各区县建立融合对接沟通机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精心谋划校企校地融合发展;建立对接会商机制,组织选聘、对接交流,洽谈合作、破解难题等;建立成果考评机制,完善“一人双岗”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开展企业满意度评价;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级主导工作体系,全面开展深度融合工作。

2.强化组织,创新模式,合力打造校企融合全面发展。

学校成立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及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各研究院主体作用,选聘组建队伍并开展专题培训;分类实施与政府、园区、行业等有效对接,以“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关键技术、承担攻关项目、强化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为主线开放合作,强化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了多元化、多形式的全面融合发展新格局。

3.互利共赢,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副总”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融合成果逐步呈现,企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反响强烈。省委政策调研室、兄弟高校等单位专程来校交流考察,“一人双岗”计划取得政府、企业一致好评。

涌现出很多贡献突出的“科技副总”:化学化工学院周晋教授,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研发生产锂氟化碳电池。带领团队和企业合力攻关,攻克锂氟化碳电池导电材料性能不好的技术难关。锂氟化碳电池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预计年底前将实现产业化。淄博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挂职科技副总娄轲博士与企业合作设计获得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山东佰润集团科技副总李富军与企业合作,育苗、培育新品种等项目获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计划支持项目等。部分科技副总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联合申报项目、科技指导与服务等服务企业、与企业合作成果不断展现,深受政府企业好评。

多措并举,不断前行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学校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已突破1000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泰山系列人才等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70余人。

学校深入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呈现新的发展格局。学校坚持立足淄博,服务社会,构建密切合作、融合发展的区域共同体,全力推动学科产业对接工程、高端人才汇聚工程、新型智库建设工程等校城融合“九大工程”落地。四年来,我校与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立项项目300余项,与政府、企业共建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6个,校城融合发展资金到位1.42亿元。

学校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强化科学研究的应用导向。学校主动把握新时代对高校科研工作新要求,持续深化科研管理改革,放权让利、松绑减负、释放活力;着力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科学研究的应用转化导向,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为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搭桥,鼓励广大教师要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写在田间地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兼职创新、在职创业。

高层次人才引进竞争激烈,地方企业引才遭遇制约瓶颈。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山东省制定出台“人才兴鲁行动计划”32条举措,着力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的高地。淄博市出台了“人才金政37条”,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来淄就业创业。但受制于地域、环境、经济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淄博市及周边地区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缺少竞争优势,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巨大的压力。

山东理工大学力争用 5 年时间实现“千人千企”的目标;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未来将构建形成完善的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探索形成一套校地高层次人才融合发展的经验模式。

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淄就业创业,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一批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同承担科技攻关,形成一批研发成果,引导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企业得到转化应用,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科技副总”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为企业导入更多的优质资源,带动更多的学生选择留淄工作。

学校通过“科技副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学校建设发展,为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源支持;学校和政府、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共荣共生,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城深度融合局面。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