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 2020 年度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滨州市教育局“制度创新 启动均衡发展新引擎;体制再造 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改革成果入选“(市教体局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佳案例”。滨州是如何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的?鲁教君给大家介绍一下:
制度创新 启动均衡发展新引擎;
体制再造 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
2020年,滨州市教育局针对影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统筹研判、综合施策,决心以队伍体制的再改革,打造优质教育的新高地,在全市启动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兑现待遇增量,公开设置“名师”岗位和配套奖励,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增量并优化分配;改革激活存量,持续增强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力度,教师校际交流更加顺畅;培优未来力量,相继实施委托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本科师范生、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师范生的改革试点,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系列改革的“组合拳”配套打出后,推动了校长教师交流由“数量”到“质量”的突破升级,实现了师资管理“挖潜”与“补新”的融聚互促,有效提升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水平。
以奖激效,勇于创新,实施“名师”计划和绩效工资改革
针对农村骨干教师不足,缺乏优秀教师激励机制等问题,滨州市创造性提出实施全市“名师”计划:根据专任教师数量按比例均衡设置“名师”岗位,按照农村岗位每人每月2000元,城区岗位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实施岗位奖励,并研究完善教师跨学校、跨区域交流机制。通过组织教师竞聘、落实奖励待遇,引导一线优秀教师跨学校、跨区域竞聘交流。
目前全市设置名师岗位657个,其中农村岗位397个,城区岗位260个。城区到农村学校竞聘“名师”岗位人数达105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02人。“名师”计划的实施,建立了“重业绩、奖实绩”的鲜明导向,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更加彰显,对优秀教师的调配和使用更加优化,同时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滨州市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外争政策、内强管理,推动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落实落地。在落实绩效工资增量,撬动绩效工资存量基础上,由各学校自主确定绩效工资发放的具体项目、标准及办法。探索建设学校内部分类管理,薪酬待遇与绩效考核尤其是课时量挂钩,向教学一线倾斜,合理拉开绩效工资收入差距的新分配机制。
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各县市区学校已完成学校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制定工作。绩效考核的推进实施,盘活了现有教师资源,放大了学校管理效益,引导教师尤其是高级教师到教学一线满课时量工作,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编等问题。2020年新学期开始,全市高级职称教师中有175人提出了重返一线上课的申请,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接续改革,重构体制,力促“县管校聘”改革走深走实
2016年滨州市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均破题推进。2019年,全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初步实现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多年来困扰教师队伍管理的陈旧管理模式积弊得到破除。2020年,滨州市继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充分发挥好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的职能作用,加大校长、教师的交流力度,进一步实现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
为打通“县管校聘”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教育管理体制重构,多次开展基层调研、外地取经,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从政策层面吹响了破除教师队伍建设障碍的改革号角;2017年—2020年,连续四年在暑假前召开改革推进会,使得改革扎实推进,原有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突破;2019年与市委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滨教〔2019〕23号),规范了县市区改革的推进路径。
“县管校聘”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以及与“名师”计划的组合推进,保证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顺利实施。2020年全市校长交流207人,教师交流1118人,其中城区到农村交流220人。优秀教师的交流方向更加指向农村,优化了师资配置。
对标南通,全省先行,构建未来师资培育培优的长效机制
为给教师队伍补充提供优质、专业的“源头活水”,滨州市借鉴南通等地成功经验,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的试点,2020年又启动实施了委托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试点工作,开创了我省委托培养招收初中起点师范生的先河。
2020年滨州市教育局共委托淄博师专定向培养100名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符合入职条件的定向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均有编有岗。对公办幼儿园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的县市区,可在人员控制总量内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师范生教师岗位。
为保证优秀生源报考,确保教师培养质量,滨州市教育局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强化政策宣传、实施面试考核、采取提前录取等措施,做好推进实施工作,高质量完成了100名招生任务,录取成绩最高分643分,最低投档线542分,生源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体制创新永不停步,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程,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措施得到施行,将滨州的教育改革推上了快车道,优化了师资的配置和使用,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内部活力,对全市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