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为消除耐药细菌提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9-06-04 10:41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A+A-
-分享-

2019年5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微生物海洋学张晓华教授团队在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mbio在线发表了“Indole reverses intrinsic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activating a novel dual-function importer”(吲哚通过激活一种新型的双功能泵逆转细菌固有抗生素抗性)研究论文。

文章首次报道了信号分子吲哚通过调控细菌内向转运泵来逆转细菌固有抗生素耐药性。微生物海洋学团队成员王岩副教授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白凡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杜良成教授团队对本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吲哚通过激活一种新型的双功能泵BtuD逆转产酶溶杆菌固有抗生素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目前海洋环境中已经出现了较多耐药细菌,给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吲哚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细菌间多种生理行为的调控,如抗生素抗性、生物膜的产生和细菌运动性等。由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菌耐药性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新兴机制。吲哚作为种间信号分子,过去的研究证明它可以增强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然而,吲哚是否能够抑制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吲哚可以逆转产酶溶杆菌耐药性(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7;83(17). pii: e00995-17,2017)。在本论文中,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吲哚介导的溶杆菌属固有抗生素耐药性逆转的现象。这种逆转现象与一种新型BtuD双功能转运蛋白紧密相关,其既可以转运维生素B12又可以转运抗生素。吲哚刺激btuD基因过表达,促进细菌对于细胞外维生素B12的高效吸收,但同时导致细胞过量摄取抗生素,造成细胞死亡。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吲哚能够抑制多种不同种属细菌的固有抗生素耐药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趣的是,吲哚逆转产酶溶杆菌属抗生素耐药性现象可以被另外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因子LeDSF恢复。本研究深入揭示了信号分子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动态调控,为消除耐药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海洋大学优青培养计划等研究经费的资助。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