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五大评价主体,提出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四个评价维度,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山东职业学院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具体实践中,抓好“立德树人成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控要素,抓住教学质量这个关键与核心,以深化课程教学水平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创新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运用,形成基于评价的“逆向推动质量提升”模式,真正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推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从“知识技能获得”到“核心素养发展”的转变,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评价方法
《总体方案》明确,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要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考察教师教学行为,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等维度。这几个方面都是基于教师立场提出来的,是以教师为本位的。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价值本质。在教学中,学是目的而教只是手段。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必须由传统关注教师教学转移到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以学生学习效果而不是以教师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基于此,学校课程教学水平评价摒弃过去传统的学生评教模式,通过学生对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反推课程教学效果,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展开间接评价,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评教方式的缺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评价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培养自我评价能力,调动评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持续努力学习,进而保障评价的效果与质量。
二、着眼“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明确,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传统的学生评教和学业评价,标准强调统一性,内容空泛、操作性不强。就学生评教来说,教学活动是高度复杂的专业性活动,难以简单地量化评价;就学业评价来说,传统方式多以量化的等级或分数呈现给学生,这些简单的量化指标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业的全貌。
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亲身感受,关注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并注重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使用,从而使评价的操作性更强,更好地发挥评价促进提升教学质量的功能。
基于此,学校课程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两个维度建立。“学习投入”作为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学习收获”包含情感收获、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能力收获、素养收获,作为课程教学的结果性评价指标。通过专业模型数据分析,获得评价结果。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表1 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两个维度的指标,既贯穿教师教学整个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业收获,能够观察到教学事实、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各种感受、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从而对学生总体学习情况有完整、立体的了解,以保障课程教学水平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把握“学生学情”建立“阶段评价及时反馈”机制
《总体方案》明确,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传统评价多是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而学生评教的结果反馈给教师的往往也只是一个总体得分,或只有单纯的分数、等级,没有提供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建议,使教师想依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也无从入手。
反馈不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环节,它应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在每一次教学评价后,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建议,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基于此,学校将课程教学水平评价对象划定为全体任课教师(包括兼课教师、兼职教师),评价范围为全日制在校生学期内开设的所有课程(不包括社会实践锻炼类课程)。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评价,学生可通过手机登录“课程教学水平评价APP”在5-10分钟内完成评价指标赋分,评价系统会自动计算评价成绩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四、聚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创新评价结果运用
《总体方案》明确,要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传统评价在结果运用上,存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师自身发展关联度不高的问题,不能有效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
因此,必须创新评价结果的运用,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统筹好“传道受业解惑”和“教师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
基于此,学校课程教学水平评价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师自我诊断教学质量,促进“三教”改革,改进教学效果。同时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励性绩效发放、评先评优、职务聘任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提升教学质量。
表2 评价结果及授课绩效系数一览表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水平评价改革实践,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评价为教学改革决策和课堂教学活动改进的服务功能极大增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显著提升,师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进一步激发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传道受业解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相统一。(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高磊)
作者: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高磊
编辑:冀春鑫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