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全局,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保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价值指向;必须坚持破立并举作为可行路径。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政治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指出,“党对教育领域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这就说明教育问题的解决在坚持的同时还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首先要“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调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切实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工作职责。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定海神针和政治保障。
教育评价改革之所以被喻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役”和“最硬一仗”,正是因为它不仅要回答好还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涉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学习贯彻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进一步找准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的现代大学治理路径,把党建责任有效落实到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各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导向
从哲学上看,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呈现的是客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因此,教育评价就是要判断教育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以往的教育评价过于强调受教育者的功利性需要,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人的本体价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总体方案》把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价值导向,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应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主线,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作为一所社会主义高校,首先应坚实地扛起培根铸魂的责任使命,在全校掀起《总体方案》学习热潮,把文件精神融入到课堂中,通过教学评价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温度、思想引领的力度、立德树人的效度。一方面要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既要立足于既有经验,又要守正创新,结合新时代的大发展、大变革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抽象理论与具象现实的有效契合,增强思政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达到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增强立德树人成效。专业课程建设要抓住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着力建设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构建契合国家需求、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融入教学,把科学家、医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教学,把经世致用,悬壶济世的职业情操融入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长短互补,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聚焦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主动适应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改革,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要将立德树人要求融入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指标设计和构建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性节点和结果性要点精准转换为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实施,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加强监测结果运用等方式倒逼被评价对象持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医学院校立德树人工作质量与成效。
三、坚持破立并举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可行路径
多样化是事物存在的常态,个体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因此不能僵化的使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教育实践的成效和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回答了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总体方案》根据教育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的本质就是运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评价教育成效,其要害就是绝对化、片面化和单一化。为克服这一弊病,《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坚持实事求是,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改进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通过破立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确立教育评价改革要实现的功能目标。
长期绝对片面的教育评价影响了人才的个性发展,弱化了学科特色,消解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总体方案》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突出学科特色,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作为一所特色医学院校,应坚持“四个服务”,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学校在全国全省医学教育发展布局中的位置和优势,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内涵式建设、特色化发展,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牢牢抓住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做大做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构建契合国家需求、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新医科引领下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深化“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以新理念、新定位、新内涵、新医科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把“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的内涵和建设计划落实到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力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总体方案》可谓是正当其时、适逢其势,也必将大有可为。学校是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者、执行者和落实者,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主动重构校内评价体系,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更多的具有仁心仁术的人民健康守护者,为国家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潍坊医学院党委书记 李明)
作者:潍坊医学院党委书记 李明
编辑:冀春鑫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