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鹿林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对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总体方案》和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职教高地建设,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支撑,如何激发教师从教内驱动力,需要我们积极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学校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人才队伍质量提升这个关键,坚持综合施策,创新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构建以品德、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标准,形成基于评价结果的“逆向推动质量提升”模式。聚焦外引内培,强力推进“人才兴校”战略,以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为切入点,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撬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一)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突出师德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了以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 ,加青年领导力双学位班的“4+1”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把成果用在学生发展上。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纳入人才评价指标,把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将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学业答疑、指导就业、创新创业等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量,明确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实施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
(三)创新动态综合评价。按照择优选拔、动态管理、统筹兼顾、业绩导向的原则,将教师日常表现与贡献、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项目列入量化评价指标,根据绩效评价权重计算绩效分数,以动态近五年绩效分数从高到低依次申报遴选。核心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具体项目及赋分标准密切结合学校年度重点任务,使评价指标兼顾了稳定性与开放性。动态评价、绩效相加,使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合理、综合全面,提高了人才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四)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坚持分类评价,丰富多元评价,设置更加多维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探索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办法。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型和学科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标准,优化评价项目指标设计和权重;立足多元化要求,推动评价方式创新,采取教学水平评价、业内专家评议、专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大赛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日常考核评价结果,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重岗位、重贡献、重业绩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激励,让不同系列的人才都有展示价值、实现卓越的机会,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不断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二、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一)创新实施“51251”人才工程。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每年遴选5个层次185人(第一、二、三、四、五层次分别为5人、10人、20人、50人、100人),第一、二、三、四、五层次奖励标准分别为每年20万元、12万元、8万元、4万元、2万元,即“51251”人才工程,第一次奖励780万元。首批“51251”人才工程已于2020年教师节进行了表彰奖励,产生了良好的激励效果,营造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学校通过“51251”人才工程,构建了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实现了由绝对指标评价向相对指标评价,单一项目评价向综合全面评价,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的转变,为构建完善人才评价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改革。依托“51251”人才工程,创新了人才评价机制,将人才评价考核范围拓展到全体教师,打通人才绩效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竞聘评价体系,构建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重岗位、重贡献、重业绩的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机制。在教师系列学校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3种类型,通过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形成各类人才成长纵队,让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展示价值、成长进步的机会,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静心从教,有力提升了教师职业荣誉感。
(三)不断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学校出台《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办法》《岗位聘期任务与考核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并密切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对不同岗位类型教师,分类设置绩效评价权重、业绩成果类别、任务考核指标,明确教学评价、教科研评价、管理评价标准。坚持综合评价与代表性成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长周期评价、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共通性与特殊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健全分类评价体系。着力解决性质不同岗位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问题,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避免评价标准“一刀切”。
三、以教师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学校聚焦“人才队伍质量提升”这个关键,从改革教师评价方式、构建绩效激励机制入手,系统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以教师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通过创新实施“51251”人才工程,构建人才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以此为突破,构建实施以人才工程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机制,构建以业绩为导向,重岗位、重贡献、重业绩的人才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实现对全体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全覆盖,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教师从教内驱动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用人导向,激发人才队伍潜能。以个人绩效评价为基础,构建教学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撬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51251”人才工程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有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现重大突破,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成立职业教育学院,创办全国首个党务工作专业,蓄势推进银丰资产管理学院、康养产业学院、文化传媒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建设,融入职教高地和产教融合成效显著;获评国家众创空间,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众创空间“大满贯”;舞蹈诗《逆行》“以艺战疫”展现抗击疫情高校担当,红色舞剧《乳娘》入选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舞剧《挑山》编创工作全力推进,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舞蹈《护“红船”》入围文旅部“百年百项”精品创作工程,荣获全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各类型录取生源质量呈持续上升态势,录取分数线提升7位,居同类高校第6位;社会到账资金达到5572.09万元,跃升至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总收入增幅16.45%,创历史新高,办学实力进一步壮大。招生、就业、增收“三大攻坚战”圆满收官,奠定学校改革发展坚实基础。学校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和2019、2020年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名单。
编辑:周玉森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