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型
助力区域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奎文区探索构建区域新型教师评价体系模型,坚决克服教育评价“五唯”顽疾,打造教师成长新生态,实现教育发展新突破。
一
理念先行,实现思维突破
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传统评价方式弊端越来越显现功利性强、标准统一、方式片面、忽视反思、缺乏反馈,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要发展,必须运用全新的评价技术与方法,构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为目的,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引导教师自主成长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做到思想统一,充分反思过往的传统教师评价弊端,也需要进行技术准备,运用全新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面向教师未来,尊重个体差异的新型教师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评价由单一的学校评价演变到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对教师的多元评价。客观、科学的教师评价,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共同探索。
二
创新方式,实现行动突破
始终立足发展。一是立足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改变传统“一表通用”的评价模式,为新教师、青年教师、优秀教师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价体系;二是立足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分别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等要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充分发挥自主。一是保障学校的自主评价权。确定“谁用人谁来评”的原则,学校校级班子和学术委员会组成评价小组;尊重评价内容的校本路径,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保障教师的自主发展权。综合运用档案袋评价法、课堂观察法、微格教学评价法、增值评价法,不同层次教师的评价体系富有个性化,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百花齐放。
完善支持系统。一是解除后顾之忧。落实教师减负和教师关爱机制,为所有教职工提供医疗保险额外报销补助和免费健康体检。二是提供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全员培训和清单式选学相结合,实现“培训定制”。三是高利害评价科学透明。完善教师个人职称档案制度,建立教职工教师职称档案、职称计分备案表,月月更新、全年公示,阳光操作。
三
孜孜以求,实现技术突破
组建评价团队,确定评价手段。以学校为改革主体,组建贴近被评价教师的评价小组;以档案袋评价法为主要工具,注重成长路径重塑,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以一学年为评价周期,反馈详细的诊断报告;以“发展”为关键词,关注评价结果不利的教师,分析原因,重点跟进。
关注评价指标,尊重个体差异。新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型以纵向自我比对为主,尊重教师个体成长差异,一定限度内包容个体的短板,悦纳教师个体特点。例如,针对80、90后教师个性突出的特点,将自我管理纳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评价体系;针对中青年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风险点,将再成长和自我突破纳入优秀教师评价体系。
四
多措并举,实现成果突破
试点先行,创新思维理念。在构建新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型的过程,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统筹和明确评价改革方向,给予技术方法的支撑和指导。确立潍坊市实验小学等多个试点学校先行先试,组织试点校定期座谈交流;遴选优秀青年加入项目组,共享经验智慧。
专家引领,理清工作思路。以新教师评价体系为抓手,邀请教育部专家给予指导答疑。邀请高校心理学教授协助建立心理发展量表。同时,明确教师评价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和推进,由专家引领形成的评价体系雏形,必须在推动学校开展教师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分层推进,推广成功经验。召开奎文区新教师评价体系推介培训会,面向全区推广试点校潍坊市实验小学《新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供全区各学校参考。
市实验小学的新教师评价以新教师成长档案袋为载体,从个人规划、班级学情、录像课、学生作业、教学反思、沟通协作等六个维度30项内容,为新教师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同时引导新教师对照标准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反思,把评价过程变成引领新教师学习提高、明确方向的过程,促进新教师立足学生,聚焦课堂,持续反思,自愿、自觉、自主、持续发展。
尽管在探索新型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开展,我们不由得关注和思考更多的问题。例如新型教师评价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师参与评价改革的积极性达不到我们期待的那种热情怎么办?评价主体多元性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如何进行进行综合和权重?种种问题,值得我们秉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精神,探索新经验,完善新机制,推动教师评价改革“蹄急步稳”前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作者:奎文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玉兴
编辑: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