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深化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部署。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是对广大青年的厚重期许,更是对高校的殷切嘱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滋养,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义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辨别能力,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必然要求。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局势,国内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部分错误思潮和纷繁的意识形态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价值观确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教育引领广大学生树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中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增强历史定力,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信仰信念是一种深沉而笃定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为崇高理想砥砺奋进、艰苦奋斗的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领广大师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深刻感悟信仰的强大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时代责任的必然要求。在党的百年奋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红色革命精神,这是其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精神血脉,是引领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好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应然之需。
二、把握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明确了价值旨归、确定了目标指向。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指向的丰富意蕴,厘清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重大问题,更加精准地把握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侧重点,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学史明理。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将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相结合,将了解党的百年演进历史和提升“三大规律”的认识水平相联结,切实增进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认知,引领广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历史定力,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学史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增信”就是要在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仰信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深度把握、对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中逐步凝练形成。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大视野来看待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巩固信仰之基、筑牢信念之魂,厚植信心之源,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学史崇德。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德”主要是要崇尚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始终为民的公德和严于律己的私德,这些优秀品德是印刻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密码,是党无往不胜、行稳致远的动力之源。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从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中构建道德准则,汲取道德营养,坚定崇高价值追求,把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发扬好、践行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自为,不断激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学史力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力行”是学党史、悟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在系统掌握党的百年历史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历史启发我们,只有将知与行相互联结、相互推动,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变革。要着力提升青年学生运用历史智慧提高实践能力的本领,不断激发其担当作为的意识,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事业之中。
三、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路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要立足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青年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从筑牢学科基础、深化宣讲阐释、开拓实践资源和营造校园氛围4个方面深入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激活党史学习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应然价值。
筑牢学科根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化”。坚持把党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创新思政理论课内容体系,将党史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开设党史专题思政课,从历史、理论、文献、品格、时政等5个维度系统阐释党的奋斗历程、理论创新、实践创造以及精神谱系,丰富思政课理论内涵。其次,创新教学方式,依托VR红色教育基地、网络平台党史资源等,广泛开展实践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度和生动性,深化学习成效。最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全新视角。
深化宣讲阐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大众化”。要聚焦不同青年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阐释活动,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首先,要创新宣讲内容,加强学理研究,围绕党史学习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结合青年学生的接受习惯,构建专属话语体系,将“党言党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乐意听、易接受的“学言学语”,深化学习成效。其次,创新宣讲群体,按照不同维度,分别组建“理论专家”“身边榜样”“学生骨干”3类宣讲团,构建“专家学者讲理论,讲透思想精髓”“身边榜样讲精神,讲好奋斗事迹”“学生骨干讲故事,做好朋辈示范”的立体式宣讲体系,让宣讲更有针对性。最后,创新宣讲方式,广泛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型媒介开展宣讲,把党的历史讲活、讲深刻、讲生动。
开拓实践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化”。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实践体悟增强信仰定力,推动学习教育载体化、实践化、多样化。首先,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旧址、革命圣地、英雄故居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将严肃的教育内容和生动的实践形式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效互补。其次,用好校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红色资源,引领广大学生在学习百年党史、溯源学校历史中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营造校园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域化”。拓展学习教育覆盖面,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全员教育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学习教育实效。广泛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党史知识竞赛、党史话剧展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体悟思想伟力,深化学习成效。
(作者简介:王英龙,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
作者:王英龙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