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 王焕良:学好党史育新人 践行初心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1-08-17 09:3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7、8月刊作者:王焕良 A+A-
-分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学好党史必修课,用好党史教科书,践行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正当其时,大有可为。高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以史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全党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这是牢记初心使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要切实提高站位、深学细悟,以强烈的自觉性、主动性,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对青年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激励广大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增强历史定力,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二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不移走好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由理论的清醒和成熟走向行动的自觉,进一步继承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忠诚担当,在不断检视自我、提升自我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学好党史必修课,立志千秋伟业育新人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学史明智,学史励志,党史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中国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今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开启的美好时代中出生和成长,红色记忆面临代际递减的危险,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势在必行。要使大学生在完整、系统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搞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党史教科书,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要以史为鉴,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做到学史明理,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学史增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学史崇德,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到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历史性贡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教育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持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二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在校园中营造时时学、处处学的浓厚氛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要以各种形式和手段做好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工作,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准人生航向。要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三要把“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年学生自觉响应时代召唤,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主动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

 

红色文化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支撑,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活化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纪念场馆,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山东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保有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群。沂蒙精神承载着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创业的建设史、开拓奋进的改革开放史,彰显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蕴含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一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课堂设置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辉煌且艰辛的历史。改变传统的讲授的方式,积极开展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教学,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充分用好地方党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二要引入新技术,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教育;充分采用“人工智能+”的新形式,搭建模拟仿真平台,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三要在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师生缅怀、纪念革命先烈,敬畏英雄,传承红色基因。要结合学校实际,深挖校史中的“红色元素”,做到知史爱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注重在教育教学、志愿服务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以工作推动学史,以学史促进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学生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高校要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奋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奋力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作者简介:王焕良,临沂大学党委书记。)


作者:王焕良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