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5:40,“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一课。这也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各地学生纷纷收看这场别开生面的“顶配”物理实验课。“顶配版”的物理课。
时隔8年 再次相约太空课堂
早在2013年,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在队友聂海胜、张晓光的帮助下,在神舟十号飞船上,向地面课堂演示了几个基础物理实验。如今,时隔8年,太空课堂再次与大家见面了。
“今天的物理课和以往不同,咱们今天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要看一看在宇宙里的物理课上成什么样子。”15点20分左右,“天宫课堂”正式开播前,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的课堂上,该校高一教研组组长、物理教师邓珍与同学们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课前互动,她带领大家预习了与太空实验课有关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将泡腾片溶解于水中,水中会出现大量气泡,那么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气泡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泡腾片实验”是这次“太空授课”中的内容,邓珍提出一系列问题要让大家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寻找答案并验证相关原理。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快提了上来,对即将开始的“太空授课”充满期待。
邓珍表示,这一次太空授课的过程跟8年之前相比,无论是宇航员的生存环境,还是数字传输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此次授课内容在首次授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提升,让学生在内容学习中感觉到“螺旋上升”。“本次授课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上次基本都是在讲物理知识,这次却结合了生物学知识,比如像细胞学。这也正是对当下的教学改革的响应——实现学科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这个课堂,让学生把更多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联系到一起来。”
一小时点燃科学梦想,自豪感爆棚
不到一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让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备受震撼,“感觉到一种星辰大海的广阔美丽。”
“Amazing!”来自高一的王妍冰听完课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她说,物理学的神秘之处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所涉及到的定律、知识,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堂课也让她产生了一个关于太空的梦想,“我觉得自己的梦想也可以根植于太空,放眼太空,让梦想在宇宙中遨游,在太空中绽放。”
高一学生王孝祖说,他在这堂课上,看到了很多地球上平时看不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了他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看到这样的场面非常震撼,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我们需要去太空探索,迈向更遥远的星空。”王孝祖希望以后能从事与物理相关的科研工作。
高一学生范娅萱表示,通过这次空间课堂的学习,意识到所学的物理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还要仰望星空,宇航员们神奇有趣的实验激发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堂令人震撼的“非常物理课”,除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让这些少年感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纷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点赞。
“顶配版”物理课,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思考
“这堂太空授课不愧为‘顶配’的物理实验课!”作为老师,邓珍对于这次的“太空授课”,同样是看得津津有味。她表示,因为太空的特殊的环境,可以在完全无重力又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情景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平时教学中完全不能够模拟的。“在整个太空授课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三个宇航员的讲解过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堂“太空授课”也引发了她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邓珍表示,学生们听课热情高涨,也从侧面反映了只要课程有意思,学生一定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里面。“和传统的物理课相比,‘太空课堂’的老师讲授的理论少一些,实际操作更多一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
“我特别希望这个课堂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邓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记者,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甚至在生活中“物尽其用”,会给他们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希望这样的社会课堂今后能越来越多。(文字/迟佳 视频/孙悦琛)
作者:文字:迟佳 视频:孙悦琛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