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引育并举构建一流人才高地
发布时间:2019-07-24 08:37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A+A-
-分享-

2018年以来,青岛大学把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坚持“三聚焦一提高”,延揽一流人才,高层次人才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一、顶层设计,明确学校人才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确定了未来五年人才工作目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三大人才工程,注重引进和培养有影响力的专家、有实力的中青年专家、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围绕重点学科,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建设一支 120 人以上的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一流人才高地。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和学术骨干,重点扶持、重点培育,做到优秀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对于校内同等水平人员,落实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

二、梯级布局,三大工程打造高层次人才体系

学校提出“三聚焦,一提高”的人才引进工作理念,即聚焦双一流建设、聚焦优势特色学科、聚焦高层次团队,全面提高引进培养人才的学术水平,不断做强人才增量。

2018年,继续实施“首席教授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人才工程”和“青年卓越人才支持计划”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院士、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四青”人才等特聘教授及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幅提升了我校中青年骨干队伍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学校引进首席教授8人、特聘教授79人、青年卓越人才45人。目前,学校在岗首席教授入选者63人,特聘教授275人,青年卓越人才171人。初步建成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首席教授的学术领军人才队伍、以特聘教授为中坚的学术骨干人才队伍,以及以青年卓越人才为基础的青年储备的人才梯队结构,为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三、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四位一体”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对接“十强产业”,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动力,由高校提供科研平台,由政府提供政策平台,由企业提供转化平台的“四位一体”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新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学校引进1名海外高层次专家,获批山东省首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杰出人才,2018年组建了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2018年4月,青岛市城阳区政府与青岛大学、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青岛阿尔法机器人有限公司多方签订了合作协议。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落户城阳区,该基地占地面积235亩,现有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包括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和机器人产业化示范园区。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产业化项目公司——青岛阿尔法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要通过专家团队,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和机器人产业化示范园区,生产研发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2018年,学校引进1名海外高层次专家,以他作为带头人,创建“青岛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暨中美智能生物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在SU-IBL智能材料及设备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做出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与九环集团联合成立产业化公司“智能生物工程产业化研究院”,推进现有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及产业化。该项目得到崂山区政府科技局暨崂山区政府科技投资公司“巨峰集团”近3000平方米量产中试基地五年内的无偿使用等支持,截至到2018年底,九环集团已投入4700万元,用于相关量产中试实验室的建设和相关中试设备的定制与采购。两年内,计划投入20亿元以上,实现现有科技成果和专利的转化及产业化,产业愿景3年内可达年产值百亿元以上。强力支撑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更好服务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海洋”产业发展。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