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霖:用“三国故事”讲课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9-08-20 13:57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2月刊作者:牟永念 毛禹 A+A-
-分享-

  初识王艺霖老师,是在《混凝土结构》的课堂上,我们很快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教室里充斥着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欢快配音和引发的欢声笑语。课堂上,讲到混凝土梁的三种破坏形态时,他居然把动画片中的经典场景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轻松掌握了原本枯燥的学习难点。

  在对王艺霖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这些“笑”果他可是煞费苦心。由于专业特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本身比较枯燥难懂,如果一味地罗列堆叠,教学方法不创新,难免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知识鲜活有趣,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经意间,他注意到自己孩子看动画片时全神贯注的神情。这一幕启发了他:如果把《猫和老鼠》的动漫形象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效果?一番紧张制作后,王艺霖的“土木版”《猫和老鼠》在他的微信订阅号上发布。他制作的视频在课间播放,成为“建大一景”。“攻克它,只需要一个契机,一颗恒心,一种挑灯夜战的精神。”他说。

  惊喜不止于此。让很多人敬而远之的古体诗词,王艺霖居然也能信手拈来。讲完梁、柱配筋计算之后,他给学生创作了一首《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钢筋何处有》

  钢筋何处有?望楼心迷茫。

  不知平梁竖柱,内力遵何章?

  我欲遍测应变,又恐数据不准,高价也难当。

  莫若向书丛,间或问度娘。

  材结力,弹塑性,意深长。

  实验为王,辅以分析出规纲。

  力有轴弯剪扭,筋有顶底纵箍,成笼即称强。

  但愿众心知,配筋神不伤。

  基于早年积累的人文素养,他把专业知识和古体诗词进行深度融合,创作了一系列有特色的诗词作品,给深奥的理工知识增添了人文的浓烈色彩,在网络上获得了广泛传播,并多次在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建苑风》刊物上发表。

  一次,王艺霖偶然读到一本畅销书——《水煮三国》。书中管理学知识和三国故事的结合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原来学习也可以这样有趣!因为自己对三国故事如数家珍,于是王艺霖开始着手把专业知识和三国故事结合起来,试着写成新的章节。平时需要上课、备课,时间并不充裕,他就每天挤出时间来,挑灯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写作修改,王艺霖老师的第一部作品——《钢混三国》问世。

  《钢混三国》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校内外的关注。如果学习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那么还有谁不愿意学习呢?书中,他让三国“大咖”们以房地产公司中高层的身份围绕着专业知识要点展开表演,情节虽简单但不重复,对话虽专业但不枯燥,且特色鲜明,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兴趣。随后,他继续转换角度重磅出击,提炼了三国“大咖”们的典型性格特征,与专业知识中的“大咖”进行了对应,然后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经典三国故事与专业知识巧妙对应起来,形成了更有历史感和文化特色的著作《钢混蜀汉传奇》。这两部作品都是全新梳理专业知识的轻快之作,并且“寓学于趣”,因此成为校园抢手的课外参考读物。

  为什么王艺霖的教学能如此特色鲜明?根源在于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专业的挚爱。他认为图片视频能够让大家印象更加深刻,于是他的PPT里就有很多图片来形象地介绍专业内容。为了提高大量常规知识的教学效果,克服专业知识的抽象性,他还对海量专业知识进行了图形化改造:对概念性、主观性的知识,用流程图代替枯燥的文字表达;对具体构造类、客观性的知识,用大量实景照片进行辅助表达。流程图的制作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度提炼与逻辑分析,实景照片的获得需要多走多看,随时留心与关注。在他的眼里,时时处处都有专业知识,行走在哪里,就随手拍哪里的建筑结构,然后放到课件中。

  通过辛苦的工作,王艺霖制作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课件,如《看图学规范——砌体结构》《看图学规范——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厂房》。这种“看图说话”的表达很适应现在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很多专业概念一目了然,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地表达出来,王艺霖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

  王艺霖平时还利用QQ、微信、微博和同学们保持全时空交流。他长期坚持无偿推送图形化、动漫化、趣味化的专业知识,实现随时随地的交互式、参与式学习。创新的思想,独特的理念,使学生受益匪浅。

  某年教师节,王艺霖在微信上发表了一首小诗:“三尺讲台一片心,切盼子衿变真金。莫说春蚕与红烛,且教且行不惜勤。”这首诗真切表达了他的心声,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人师的高尚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确实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青年学生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教师名片:王艺霖,1981年5月出生,先后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8篇,出版特色著作4部,获专利授权10余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4次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一、二等奖。曾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烟建集团奖教金等。曾被评为校级“教书育人楷模”、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学生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

  (文/山东建筑大学牟永念 毛禹)

作者:牟永念 毛禹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