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赶大集,其实不仅仅是去买卖东西,图个价廉物美,更深层的意愿,是通过一个比较热闹的群聚交流场所,感受一下浓郁的人间味和在世感,温习一下族群往来的温暖,体悟一种世俗人生的意趣,领会一种生活世界的美好。这种情愫和意愿,应该说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
我新搬的小区附近有个丁家庄,最近听说那儿逢农历三、八有大集,很是热闹,忍不住好奇,便去逛了一趟。嗬,没想到这个大集可真叫大,一条好几百米长的大道,密密麻麻挤满了赶集的男女老少,简直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集市货物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叫卖议价人声鼎沸,此起彼伏。农历二月,仲春初始,乍暖还寒,但大集沸腾的人气升腾了气温,逛了一会儿便浑身汗津津的了。逛大集的过程中,虽处处遭遇推搡拥挤,满耳都是闹嚷喧嚣,可不知为什么,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充实,甚至有一种“回家”般久违的熟稔和亲切。
我的老家逢农历一、六就有大集,每到这个日子,远近父老乡亲便赶了过来,做买卖,谈生意,拉大呱,串门子,喝小酒,吃小吃,真像过节似的热闹。我小时候,有一个父亲的老友外号叫“五蝎子”的,对我最好,每逢集日他便先来我家,打过招呼后就领我去集市上,买刚煎好的炉包或烤熟的兔腿给我吃,至今口香犹存,而赶集的美好也便积淀在儿时的记忆里。就在这颇有点仪式化的张弛有度的赶大集活动中,南村北庄的人们也都慢慢走近了、熟悉了,攀亲的、结缘的、交友的、相恋的一类故事也自然不绝如缕了。这便有了中国特色的集市文化。
后来我进了城,尽管乡间集市的那种热闹和温馨一直深烙在我的生命里,但也基本上没再去赶过大集了。当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多元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兴起,购买任何商品都变得越来越便利,这种传统的民间集市也确实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极大冲击。但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特色的集市文化依然有着极其强韧的生命力。不难发现,只要有这样的集市存在,人们便仍然不避远近,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而且,赶大集的人们,不完全是住在邻近的,还有好多是骑着摩托,乘着公交,从较远的地方赶来的。如果仅仅是图大集的东西便宜,他们这些远处赶来的人,光是交通、时间等成本其实也不低。那么,人们为什么不避远近,不顾成本,非要来这儿赶大集呢?
“集”,字面意思是,好多鸟栖息于树上,引申义就是鸟群会合,再引申到人间集市上来,其含义也就是人群的汇聚、集合。实际上,集市既是货物的一种交易场所,也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场所,而且后一功能现在看是越来越突出了。因为不同于去超市买东西,集市交易可以讨价还价,沟通协商。这是一种买卖活动,也是一种交际行为。在一来一往的讨价还价中,便有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内容虽涉商品的成交与否,但感情的、心灵的世界也同时受到触动,获得舒张。在当今社会,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其实是越来越稀缺了。现代都市人身居高楼,独处一隅,交往稀少,甚而老死不相往来,对门多年不相识等景况实非鲜见。虽然表面上看,个体生活被打扰的情况少了,看起来都独立了,自由了,但实质上,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情况并非如此。这种个体家庭独处一隅、对门不识的状况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孤单感,甚至是被疏离、被隔绝之感。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说,中国人不太习惯孤单,更不向往孤独。在传统的宗法社会里,个体只是宗族、社群、家庭的一分子,他只有在一个和睦温情的“亲缘”或“准亲缘”群体里,才会获得归属感和生命的意义,所谓“光宗耀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说法,就昭示了个体存在的价值不在个体自己,而在宗法群体。几千年下来,这种文化生态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积淀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就是关注人世,渴望亲情,喜欢群聚,害怕孤单。这一点与西方人很不同。西方人笃信宗教,敬爱上帝。信众就是上帝的子民,因而个体可以直面上帝,领受上帝的启迪与恩佑。在这样的文化中,个体与人伦群体的关系就相对疏淡,而自我、个人、独立、自由这类东西就特别受关注。所以,孤单对西方人来说不算个事,甚至连孤独也成了西方一个备受推崇的现代观念。正因如此,西方便很少有集市,即便有也类似大型节日那般,一年有一次或几次,但五天一轮常态不辍、熙熙攘攘的集市却极罕见。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归根结底,中国人爱赶大集,其实不仅仅是去买卖东西,图个价廉物美,更深层的意愿,是通过一个比较热闹的群聚交流场所,感受一下浓郁的人间味和在世感,温习一下族群往来的温暖,体悟一种世俗人生的意趣,领会一种生活世界的美好。这种情愫和意愿,应该说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之一。赶大集的情景,其实就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种浓缩版,如同《清明上河图》所描画的生活世界一样。从更加本质的角度说,中国集市就是一种真正中国特色的民俗制度和文化符号。所以,进城多年的我,依然时常怀念记忆中那个永远湿漉漉的市场,那种拥挤的人群里始终鲜活流动的生活气息。空气中虽然混杂着各种味道,但那阵阵醉人的暗香依然清晰可闻,那是卖花摊传来的鲜花香,是小吃摊传来的煎包香,是新鲜果蔬发出的天然香,是女人们特意打扮的脂粉香,总之,是一种真正的人间气息、生活味道。这样的集市馨香飘散在人群里,也恒久地弥漫在我的梦中。它所提示的生活情节是实在的、真切的、美好的,它表征的也许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仪平策,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山东省委原巡视员,山东省政府参事。
(作者:山东大学 仪平策)
作者:仪平策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