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品牌系列”展示传播——威海:打破学段籓篱 幼小融合衔接
为全面总结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充分展示各地各高校特色品牌,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致敬品牌·献礼二十大”大型展示传播活动。
近年来,威海市以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为宗旨,聚焦破解基础教育堵点痛点问题,率先在全省启动幼小衔接实验工作、列入民生项目重点保障,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引领、家园校一体化实施机制,促进幼小双向协同,为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提供有力保障。
威海市教育局:打破学段籓篱 幼小融合衔接
建章立制 课题引领
率先启动实验工作
问题即是课题。2020年6月,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申报的《基于幼儿发展的入学准备策略研究》列为山东省规划立项课题。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的领导和专家参与课题开题会,开通了课题引领实验工作的科学路径。
为打通小学和幼儿园之间无形的“墙”,2020年12月,威海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申报课题的方式,吸纳3个实验区、30个园校研究共同体,开通了行政推动、实验区示范引领、园(校)共同体辐射带动的实验路径。
行政推进 教科研引领
打通幼小衔接的“墙”
在双路径并行推进的同时,我市出台《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幼小科学衔接指导手册》《幼小科学衔接联合教研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行政推进抓保障、联合教研真引领、共同体联动畅衔接、督导考评强落实的四驱运行机制,让幼小深度融合、衔接科学推进。
行政推进实行“一把手”工程,下设项目推进组和专家指导组,从源头上理顺职能,畅通渠道,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市对区市、区市对园校、园校对教师的督导考评,形成行政助力、教科研引领、小学主动衔接的良好氛围。
两个学段的教研员、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开展联合教研,围绕身心、社会、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找到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之间适宜的切入点。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互进课堂、互动教研,一年级教师的管理方式、指导语言、活动形式等,遵循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努力向幼儿园靠一靠。幼儿园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适当延长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午睡时间也逐渐缩短,努力向一年级够一够,实现两者之间顺利对接、融合衔接。
多渠道宣传 全方位对接
构建家园校一体化共育圈
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平台,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微视频等方式,扭转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联合电视台、广播电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期刊等定期推送亲子游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网上小课堂等,提高家园校共育质量。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家长教育观念发生明显改变,幼小科学衔接推进机制日益健全,园校共同体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大班提前离园参加幼小衔接社会培训班的幼儿情况基本为零。下一步,我们将更有信心,更加注重实践,全力打造幼小双向协同、科学衔接的“威海范式”。 (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编辑:冀春鑫
审核: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