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临沂 > 正文
读书立学立身 书香致知致远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案例
发布时间:2023-08-11 16:47 来源: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A+A-
-分享-

一、工作背景与规划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书、读书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政府所看重的基本文化和教育国策,成为贯彻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立足“双减”政策全面落实背景,以课内课外阅读统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以建设“书香校园”阅读推动师生文化素养发展,建立完善多维阅读机制,科学架构立体阅读空间,有效保障高效阅读效果,通过“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获得“下笔如有神”的成功,通过“读书识大体”的教诲,达到“于世无弃物”的境界,既立学、立身,提高师生的读写能力,擦亮师生的人生底色;又致知、致远,丰富师生的精神家园,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更久久为功、立德树人,驰而不息构建阅读共同体、书香幸福圈,努力促使师生多读书、多思考、读好书、好读书,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独有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二、办法举措与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以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工作网络,具体负责“书香校园”工作的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等工作;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不定期开展“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阶段性评比活动;学校成立“墨缘读写文学社”、校园文学社团、班级文学社,定期举行文学大讲堂,开展读写交流活动;各班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创设好书交换制度,实现借阅便捷化管理。

(二)着眼硬件建设,丰富阅读资源。完善图书室配置,添置书柜、书架,藏书18万多册,人均30余册;将图书分类、编目、排架,建立清晰、完整的图书总目录簿、借阅登记簿等电子资料台帐,实现图书规模化、数字化管理。发掘校园空间,在楼道走廊应设尽设“书香校园”教育点,在墙壁张贴名言警句,在班级标配图书角,至少达到一人两本。

(三)精心组织活动,提升阅读质量。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微信公众号,倡导全体师生参与读书、快乐读书。开展“读书学习,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借助“兰山三名工程”“兰山叙事团队”“书香三八”,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活动,利用早读诵读传统文化典籍;开展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写读后感活动,让阅读影响一个家庭;开设绘本阅读、红色诗文阅读等课外特色课程阅读指导课,逐步形成课外阅读基本课型。

(四)跟进科学评价,保障阅读效果。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设计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获奖记载等个性化栏目,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针对课外阅读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行为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阅读星级评价。

三、工作成效与特色

(一)成效显著。叙事写作、国学教学、思维导图、微课创作等10个教师团队,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作品100多篇。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华魂”线上演讲展示活动中,田佳鑫荣获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两项大奖;在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之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中,刘姿彤同学获得亚军;136名同学分获“兰山区中小学创意素养展”一、二等奖;300名学生获得“沂蒙精神传承小达人”称号;学校被聘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红色基因传承联盟主持学校”,2022年7月,《小学阶段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十年探索》教学成果,获2022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3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书香校园”。有5000余名学生分别获评书香小学士、书香小硕士、书香小博士等称号。

(二)特色鲜明。建立了读书节活动品牌,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期间,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比赛”“阅读思维导图、阅读手抄报制作评比、读书卡制作评比”“读书笔记展览”“书香飘溢班级评比”“创意荐书大赛”“美文诵读会”、诗词大会等系列活动,各班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演讲大赛、“古诗词擂台赛”,将师生带入书香世界,深受社会肯定。形成了毕业捐赠、阅读传承传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有效利用图书资源为宗旨,开展的毕业生图书捐赠,实现了“爱心传递,知识传承”。推进了教学科研进步,《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项目研究》《基于经典诗文的四季课程实践研究》《小学生中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家、省级刊物,王欣老师的《经典润心灵 诵读伴成长》,进行了市级经验交流。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全力建设数字“书香校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师生建立良好数字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迅速进入深层阅读的能力,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共情与批判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优点,形成数字、文本、视听等资源为内容的立体化阅读资源服务体系,不断创新阅读方式,为师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阅读模式,搭建更为广阔的“书香校园”平台。

(二)全力打造生态阅读体系。串联“学科线”,打造全学科阅读产品,从语文阅读走向数、英、道、科等学科阅读,指导学生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模式,改变学习生态;扩展“泛读面”,做好泛读书系整体推进,以泛读书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需要;落实“时间段”,实施晨诵、午读、傍读阅读课程化制度,形成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五、负责人

张秀杰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市: 让学前融合教育助力每个孩子成长

“孩子现在能主动参与同伴游戏,还能完成简单的手工作品,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近日,在沂南县特殊教育实验幼儿园的家园交流会 ...

07-07 09:0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