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淄博 > 正文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案例
发布时间:2023-08-14 15:14 来源: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A+A-
-分享-

  一、工作背景与规划

  临淄区稷下小学因稷下学宫而得名,学校弘扬稷下学宫遗风,承古训、开新篇,坚持书香润心、阅读筑梦,把经典诵吟与课程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创建了特色鲜明、氛围浓厚、成效显著的书香校园。

  1.通过构建良好的阅读网络,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在校内、班级内、家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逐步形成书香学校特色。

  2.通过课内多角度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

  3.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全科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增厚校园文化积淀。

  4.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的能力。

  5.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

  二、办法举措与措施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溢满书香

  与圣贤交流、与经典同行。齐文化长廊、教室、走廊、宣传橱窗、楼道、墙壁等处处散发着书香的魅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建有图书馆、阅览室、楼层阅读区,按照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大传统,设计了启智、弘德、励志、崇礼、怡情、尚美六大系列、十二个板块的“稷下文化”,让学生处处感受书香;班班设立图书角,由学生自愿共享好书,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实现优质阅读资源共享。

  (二)抓好落实,让读书成为习惯

  学校通过实施“周月季”读书计划,奠定基础;通过开发特色诵吟课程,提升素养;通过构建活动体系,丰富内容。

  学校把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作为最高目标,实施“周月季”读书计划,进阶式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将读书落到实处,阅读银行存储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校深度挖掘经典诵读内涵和时代价值,并逐步构建形成稷下小学“学、赏、展、画、写、评”六环诵吟教学法,引导广大师生共同赓续历史文脉,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学校积极构建“四三一一”多彩诵读活动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重温经典诗词,感受文化之美,让学子尽展才华,用阅读提升自我涵养,用文字谱华章,让妙笔绽芳华。

  三、工作成效与特色

  以传承经典为核心的书香润心工程,促使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淄博市书香校园”“淄博市诗词校园”等荣誉称号。

  今年四月,临淄区首届“齐鸣”读书节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全校一千九百七十余名学生参与表演了“千人诗词联唱”,赢得了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设计的读书节活动被《精神文明报》《中国教育报》相继报道。

  学校积极参与读书课题研究,淄博市课题《基于分级阅读的小学段多学科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研究》顺利开题;区级课题《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与课型结构研究》2021年结题;参与研究的课题《小学古文教学能诵会写课型研究》成功立项为国家语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古诗文诵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子课题。

  在山东省举办的“寒暑假读好书”活动中,我校做到了全员参与,并有8名学生的作品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山东省规范书写大赛连续三年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在近三年的国学小名士的评选活动中,我校获得市二等奖2人次,区一等奖5人次,区二等奖3人次。在淄博市、临淄区读书节期间举办的各种读书活动中共有200余人获奖。诵吟作品《鹿鸣》《采薇》获得淄博市一等奖,《劝学》获得淄博市二等奖;在临淄区组织的经典诵读大赛中,我校多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0余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40余名学生获奖。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稷下小学将在打造书香校园的道路上继续“笃志”怀初心,善做“躬行”者,要求教师要做读书的推动者,通过广泛阅读,获得专业成长的底气才气,真正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信仰;学生要做读书的践行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读研结合,知行合一,读出境界、读出水平、读出质量,成为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让每一位稷下学子在书香中都能努力汲取知识养分,绽出诗的叶,开出书的花,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五、工作负责人

  于春蕾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07-08 09:37淄博市教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