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报送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的函》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通知》(鲁教师函〔2022〕41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工作。经各级教育部门、各高校推荐,省级专家评审,共遴选出10个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现予以公布,供各地学习借鉴。
省教育厅在《关于公布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校持续强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青岛市教育局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配套机制,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用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顶层设计,构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自2014年开始,青岛市陆续出台8个师德文件,搭建起师德建设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把握发展全局。《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教通字〔2020〕70号),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出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要求,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格底线管理。青岛市先后下发3个文件,对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强化“禁止令”,戴上“紧箍”。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官网和青岛各大媒体发布《关于对〈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宝贵建议和广泛支持。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成为社会共识。
加强过程管理。2021年,师德考核指导意见的出台首次将师德师风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师德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教师师德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结果挂钩,真正落实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考核的第一标准,确保将师德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了师德建设成果。
二、“三个梯队”,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榜样”梯队,正向引导。通过“师德教育月”发掘师德楷模,评选“最美校园人物”,开展榜样学习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榜样“走上台讲出来”,从而使“校校有典型,身边有榜样”,推出一批教师榜样,为最美教师注入活力。
“最美”梯队,高位驱动。今年,全市中小学校700余名榜样教师参加“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经层层推举,111人参加市级评选,最终评出30名“最美教师”、29名“教书育人楷模”。数年来,我市获得省级荣誉的人数每年位列全省前茅。青岛第六十六中学校长相佃国上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四有”梯队,以德育德。2021年,我市启动“师德月宣讲”活动,深入区(市)和基层学校宣传师德政策。引领广大教师对照每月市民及家长通过各种举报渠道反映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工作,用身边人的身边事激励广大教师用行动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三、“三明”办法,筑牢师德师风之基
明底线行为,实施师德警示教育制度。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广大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基本规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明处理办法,让惩处工作规范有据。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出台《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及具体处理流程,为区市和学校的查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制度规范和实践指导。对查实的师德失范教师进行“季通报”,其中典型案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公众号进行全市公布,查实师德失范教师逐年减少。今年,青岛市作为唯一的地方部门参与了教育部《教师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完成了课题并推出了“青岛方案”。
明结果使用,强化师德第一标准。2021年,出台《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青教通字〔2021〕146号),明确师德考核正负面清单,对出现10类负面清单行为情形之一的,一经查实,直接认定师德考核“不合格”。对师德失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规定撤销教师资格,直至解聘。《指导意见》以制度建设筑牢师德底线、划出师德红线。
四、“三一”考评,激励教师向阳生长
一套考核体系。开展师德考核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迫切要求,也是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把师德师风作为独立考核项目,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师德考核要求、程序、等次、结果使用等内容,将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有机衔接,与教师学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审等的重要依据。
一项完善补充计划。为进一步细化师德考核过程性评价,发挥考评工作的正向引导效能,2022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师德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在现有的评优树先、师德考核等工作基础上,重点推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实践记录评价项目。以定量和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健全过程纪实评价,同时强化结果使用,定量记录项目兑换相关工作经历,写实记录项目作为评优选树重要依据,引领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开展师德实践,并作为教师履职尽责、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一支师德志愿团队。师德建设重在教育引导,教育引导重在实践转化。市教育局2005年培育“支教岛”志愿服务团队,旨在将志愿服务与促进师生成长相结合,与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相结合,引领广大教师知行合一,在师德实践中争做“四有”好老师。17年来,该团队已有志愿教师1万余名,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地区送教下乡2000余次,免费接收乡村校长来青岛跟岗培训215期3000余人,开展线上普通话和钢笔字、粉笔字培训数百期,辐射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村地区。(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编辑:王骄
审核: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