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方案》),就我省乡村教育振兴发展提出了11项重点改革任务,并由省教育厅联合省直18部门编制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规划设计42个重点项目同步印发实施。
五年左右实现60%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乡村教育振兴在其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据了解,2021年4月,山东获批为全国唯一获教育部支持的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近两年来,随着我省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深入实施,试点成效已初步显现。
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此次印发的《专项方案》中要求,规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全面改善提升,60%的县(市、区)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到2035年,形成乡村教育独具特色、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局面,教育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全面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
11项工作任务涵盖乡村教育各个领域
《专项方案》着眼于努力为全国振兴乡村教育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重点提出了11项改革任务:
一是实施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乡村学校党的领导,着力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优化乡村家庭育人环境、活化乡村社会资源育人元素,凝聚乡村立德树人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的场域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全面增强镇域驻地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支点。创新乡镇教育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推动乡村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按学段进行机构整合,提升教育资源管理使用效益。
三是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规划,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幼儿园规范化建设系列工程,补齐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办学短板弱项,确保基础设施及教学生活仪器设备及时更新。
四是选优培强乡村校长。加大乡村校长培育、选任和培训力度,实施乡村学校校长年轻化建设工程,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城乡定期交流制度,打造好乡村教育的带头人。
五是提高乡村教师配置效益。深化乡村教师配备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探索推行城乡教师聘期交流捆绑制度,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乡村青年教师奖励计划等,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六是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住房、生活、体检待遇,完善荣誉、职称等激励措施,让乡村留得住优秀教师。
七是构建城乡协作发展共同体。深化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组织城区优质学校、幼儿园辐射带动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完善城乡一体教研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对乡村教研的支撑体系。
八是实施好县中发展提升计划。巩固县中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作用,实施高中强科培优行动,支持县中建设省级学科基地,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办学,带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九是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把好课程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深化乡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乡村特色精品示范课程建设、校园劳动基地建设工程等,打造乡村学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十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实施乡村数字校园建设攻坚行动,推进乡村学校“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及应用水平。
十一是加强乡村特殊儿童关爱。对乡村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围绕控辍保学、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成长等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关爱行动。
配套清单 42个重点项目精准实施
据介绍,《专项方案》印发实施只是我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的第一步,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
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省将建立专门工作推进机制,列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要事项,纳入各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市县领导班子推进实绩评价。坚持工作目标设计可量化的精准措施,围绕先行区建设11项重点任务,省教育厅联合省直18部门编制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规划设计了42个重点项目,逐一明确了项目内容标准、目标时限和责任部门,并已由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实施。
编辑:王煜玲、袁琳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