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躬耕 春“艺”盎然
临沂大学 王秀庭
发布时间:2021-08-27 16:0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简介:王秀庭,男,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红色文艺创作与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山东省戏曲艺术重点研究基地等6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带头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第一批、第二批签约艺术评论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组专家,山东省第五批齐鲁文化英才。

  “艺术教育来自于对三尺讲台深深的敬意,创作的生命才能充盈着无限的动力。” 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王秀庭执着的教育追求,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

  一、坚守初心,真研真懂练真本事

  坚守教育初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推动戏曲音乐研究、一流专业建设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在戏曲音乐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山东卷)》。

  二是在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作为专业带头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将“音乐学”专业建设为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课程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构建了美育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设计的创新课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将原创红色主题舞剧《渊子崖》、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等提炼成“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的课程资源,构建了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 “齐鲁文化特色”课程模块设计;形成了可实践的教学改革设计指南与可复制的模式。带领团队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个,教学质量考核连年为优秀,荣获临沂大学教学改革卓越贡献奖。

  三是在教师团队建设及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承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组建的“红色文艺创作与传承创新团队”获首批山东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立项支持;带领团队坚持以沂蒙精神为引领,推出了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舞剧《渊子崖》、艺术党课《初心》等红色文艺作品,先后获得山东省青年文艺创作人才扶持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支持,并获临沂市沂蒙文艺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研究报告《沂蒙文化研究与传承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二、争创一流,真抓真干求真效果

  强化一流意识,善于创新,勇于争先,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卓有成效。

  一是组织开展了多项国家级非遗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戏曲音乐理论与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等6项国家级小批量、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05名具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高端艺术人才,对国家高层次艺术人才进行了“抢救式”培训。

  二是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和社会传承,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展柳琴戏、古琴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名家工作坊”的建设,吸引了一批学校师生、专业剧院演员及社会各界爱好者前来学习,基于实践所形成的研究报告《古琴艺术教育传承模式与创新》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研究报告《临沂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与美育育人实践》获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二等奖;指导学生表演的柳琴戏作品《走娘家》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类三等奖,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性传承发展。

  三是构建了校校+校企+社会服务协同育人机制。2019年与临沂市艺术学校实施了校校协同3+4贯通转段育人模式,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为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托本科《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发挥高校文化传承职能,校企合作在沂南县常山庄红色影视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出品原创沉浸式舞台剧《沂蒙四季·红嫂》,通过“整合创造再创新”的过程,创新性地将“研究、教学、育人、实践”等各环节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设计。该项目促成了企业向学校捐款500万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三、勇担使命,真信真用出真文章

  抱持使命担当,勇于作为,硕果累累,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与科研工作等方面成绩斐然。

  一是成功建设了一批基地。包括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柳琴戏)传承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与省级高层次学科平台。

  二是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自担任院长以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师生获第七届山东省音乐与舞蹈师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合唱比赛金奖等27项奖项,获批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创新创业类等项目21项,本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

  三是带领教师团队获批各类社科项目共计88项、科研项目到位经费430万元;指导教师发表论文计55篇、出版专著26部;获各类社科成果奖25项,其中省部级13项。

  四是个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1项,在《艺术百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32篇论文;出版了《京剧“样板戏”音乐的得与失》《国家网络文艺战略研究:中国文化强国新时代》等专著、合著等9部,分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二、三等奖。为学科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集纳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了临沂大学艺术类学科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与突破。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承其志。”无论是在教学讲坛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王秀庭教授总是以一颗教育教学的初心,艺术化地再现着一名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守护着三尺讲台的尊严,展现出了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宏阔心胸与爱教情怀。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