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行动
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拓出协同育人“双减‘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2-28 14:1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蒲老师,这是我的剪纸作品。在姐姐的帮助下,我还涂上了好看的颜色。”居家学习期间,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一年级(3)班学生索辰茹正通过视频向班主任“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精准掌握并指导学生居家学习,保障线上教学正常开展,消除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我们在召开线上家长会后,立刻开展了‘百名教师热线家访’活动,深受欢迎。”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减”背景下,线上或线下“一对一”的交流,实现了依据学情的“精准施策”,用“爱”去“敲门”,促使家、校、社形成教育合力。

  同频互动,指引家庭教育“新理念”

  “每个学期,我们会邀请市家庭教育大讲堂‘千场巡讲’专家和区域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入校宣讲,与家长交流亲子关系,引领家长及时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该校副校长李红双介绍,居家学习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18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举办了6场讲座,讲了12节家长赋能课,接受家长近百次咨询。

  “‘1+1+1’成长树家长课堂”是该校微信公众号的常设专栏,通过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双减”背景下教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线上有效交流和线下同频互动,更新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打通的是家校沟通渠道,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丰富路径,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传承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学校在五一劳动节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唱响劳动美好赞歌”主题活动,邀请社区志愿者和新华书店工作人员走进校园,分享岗位故事。

  “社区资源丰富多样,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无边界学习’的机会,促进家校共育。”华润社区网格员宗霞说。

  该校还凝聚社区家长学校的力量,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工作体系,助力社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和美”家庭志愿服务队成立两年来,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进周边社区开展家长教育宣讲30余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就要突出“家校”是合作主体,给学生提供精准的教育指导。学校创新家庭教育活动载体,在“智慧家长”“书香家庭”等寻访活动中,将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观念、方式等纳入综合评价,引导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

  融合同创,营造立德树人“新样态”

  “双减”背景下,学校以“小切口”推进家校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学校资源开好社团课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聘请社区内有专长的“五老”志愿者兼任社团辅导教师,营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生态”。

  “针对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以课题为依托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同时,我们成立家庭教育核心团队,设立18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和2名区级家庭教育讲师,以专业视角为家庭教育把脉,及时指导特殊需要的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该校教师何敏说道。

  据何敏介绍,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组建家庭教育教研组,加快“全人教育视域下‘1+N’家庭教育成长共同体研究”的课题成果转化。作为市智慧校园领航学校,结合“智慧平台”建设,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编写了《家校共育工作手册》,实现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即时互动共享。

  “‘协同’是重心,‘育人’是目标。下一步,我们要聚焦家庭教育品牌打造,精心设计‘亲子节’‘家校联系周’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