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中学的闪光“足迹”———临沭县第四初级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3-01-04 09: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永典 A+A-
-分享-

  “让农村孩子能够涉‘足’、立‘足’、乐‘足’,是农村学校以足球魅力带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近日,临沭县第四初级中学校长李志表示,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在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足迹”闪耀校园。

  从“微不足道”到“个个涉足”

  2013年前,该校的校园足球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足球场地差,机制不健全,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相对滞后。李志告诉记者,随着全国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把校园足球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学校领导班子组织人员先后赴北京、四川等地“学足”,考察学习外地校园足球建设。而后“健足”,完善校园足球工作管理机制,成立了足球工作小组。为立“足”学生发展,2015年,学校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契机,大力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建设。制定了《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构建了“一级一管理、一生一足球、一天一训练、一周一足课、一年一联赛”的校园足球网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校园足球建设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训练和竞赛制度、运动安全防范制度等一系列足球特色管理制度,为学生乐“足”、涉“足”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举手投足到“活力十足”

  校园足球建设,条件保障是前提。学校把校园足球建设列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工作,大力实施“投足”工程,让校园足球建设条件更优越。投入资金近10万元,配备专项教师、聘请专业辅导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研、足球教学、足球训练、活动开展计入教师综合量化。为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学校高标准配备足球场地、相关设施、相关器材。学校设立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生均体育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并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运动意外伤害险。这些“足力”的措施,为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以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踢足球是不务正业。为彻底改变这一观念,学校确立了体育与健康第一的宗旨,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一是“足时”,即开足开齐体育课、足球课,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二是“足源”,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制订翔实的足球教学方案,定期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三是知“足”,让学生常乐。为让学生了解足球,学校制作了50余幅校园足球主题宣传画,进行足球宣传教育,引领学生掌握足球知识与技能,乐于以球健身。

  从始于足下到“人人满足”

  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是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树立“足行校园,始于足下”理念,抓实校园足球的过程管理,开展“实足”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各班级均有自己的足球队名、队旗、队标、队训,以及足球兴趣小组。除了正常的足球课训练外,每天的大课间、课外活动、放学后,校园足球场上处处可见学生练习足球的身影。

  与此同时,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校际足球联谊赛、校外足球友谊赛,带领足球运动员赴临沂、郯城、莒南等地参加拓展学习交流赛,参加市、县青少年足球大赛;制订足球文化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学生足球文化学习活动,力求文化学习成绩达到同年级平均水平。学校先后荣获全县青少年足球大赛冠军、亚军,临沂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基本功大赛初中男子组第一名等20余个奖项,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即通过富“足”,让学生出彩,让学生发展,让学生满“足”。

  “让足球运动立足校园,既要足智,又要多谋。只有创新理念,鼎力‘助足’,让农村孩子享受足球运动的过程与快乐,我们的足球运动才能‘足够强’!”谈及未来,李志信心满满地说。(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王永典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