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复课,让校园重新勃发生机。
有学生的校园,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每一个笑脸的背后都是一个奥秘无穷的小宇宙,他们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爱,尤其需要家庭、老师和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今天的“复学‘心’微课”,从家长、老师与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做好心理引领给出几点建议,帮助学生更快度过复学复课适应期,找到适合自己的轨道运行。
家长应当提供给孩子的心理营养
1. 不要把孩子当包袱甩出去
终于盼到复学复课,很多家长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认为这个包袱从此可以放下了。
真的可以万事大吉地放下吗?
错!如果家长把孩子当包袱甩出去,他早晚会结个恶果甩回来。
孩子是一棵树,家庭是其生长的土壤,一个人无论长到多大,家永远是不能隔断的根,生命真正的力量来自家。所以即使孩子回到学校,家长也不能完全放开,撒手不管,而是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和孩子时刻保持心与心的连结,随时感受并掌握孩子的心理行为脉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持续的心理营养。
2. 敢于放手,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
孩子返校仅仅两天,有位班主任就接了67个来自家长的电话。班里才49名同学,有的家长还没有打电话呢,有的就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这叫过分关注。这种过分关注,其实质是家长离不开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往往是家长控制不住自身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在行为上又表现为对孩子的溺爱。过分关注和放手不管一样,危害极大。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溺爱的坏处怎么说都不为过。
有位高三的孩子因为没住过宿舍,不想返校学习,在接受心理辅导之后,孩子决定去学校。可是准备行李的时候,妈妈舍不得女儿,哭了,孩子也哭了,返校的决定立刻泡汤。
家长的黏糊会造成孩子和家长的双向依赖,不仅成为孩子复学适应的障碍,更会影响孩子成长成熟的速度。
家长要懂得,每一次事情的发生都是绝好的教育契机,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不是缺少挫折,而是家长缺少对挫折作为教育契机的发现和利用。当下的复学适应对孩子而言,算是一个困难。困难面前,家长要狠。要像老鹰训练小鹰一样,敢于把孩子“推下悬崖”,舍得让孩子经历风雨。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勇敢挑战新困难。要相信每一次对困难的征服和跨越,都会让孩子在成长成熟的路上迈进一大步。
3. 不要着急问学习,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复学后第三天,初三一女生坚决不上学了。说,妈妈从来不管她死活,每天就知道催促学习,三句话内必然扯到学习上。
懂孩子,才能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感受,才是给予孩子成长的支持。
前面讲过,复学后,孩子们最大的困难是面对学习,尤其是对于学习要求比较高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复杂而巨大的压力。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只知道催问学习,孩子早晚会崩溃。不上学不是她的本意,只是因为她再也无法承受不适应又没人理解的压力。
所以,刚刚复学,孩子们正在承受着艰难的不适应,家长们千万不要只关心学习成绩,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要把学习上的事情交给老师和学校,家的力量在于温暖,而不是催逼。理解他,才能支持他;支持他,他才会有力量、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顺利适应,更好地投入学习。
4. 沟通交流是帮助孩子成长的金钥匙
有位家长说,儿子自从复学后,天天不高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管他,结果不到两周,请假三次。
这位家长的问题在于和孩子缺乏交流沟通。沟通交流是帮助孩子成长的金钥匙,多交流才能懂孩子,才能知道他的苦衷,才能帮他出出主意,提供建议。孩子也能通过沟通宣泄情绪,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状态面对问题,从而减少困难和阻力。相反,长时间地不沟通,随着孩子长大,他会逐渐封闭自己。就会出现家长和孩子同一个屋檐下,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现象。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但无法提供帮助,反而经常会成为障碍。
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管道,聪明的家长会想尽办法保持管道的畅通。
学校、老师要为孩子们的顺利适应提供心理援助
1. 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老师要尽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用谈话化解孩子的烦恼,用关心温暖孩子可能正在受伤的心。老师的关爱是学生前行的动力,尤其在特殊时期,一个眼神儿,就可能鼓励学生一生成长。千万不能口无遮拦地刺激学生,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2. 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逐渐严格
复学伊始,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多数满目疮痍。面对现状,他们本身就会紧张着急,这时候老师严格要求,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很难承受的压力。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有耐心。在看到学习状况不佳的同时,更要看到孩子们向好的愿望,耐心等待,陪伴他们度过困难的适应期,等他们整理好自己,再发力不迟。
3. 纪律要求适当有弹性
孩子们从松散舒适的家庭重返纪律严明的学校,自然会有些不适应,违纪的事会时有发生。有时候违纪可能是因为孩子不小心,但是惩罚对他们来说却是巨大的打击。这就需要慎用惩罚。适应期,不妨让规章制度稍微有些弹性,当他们慌乱中不慎违纪的时候,多给他们自我修正的机会,自我修正才是最好的教育。
4. 慎重对待找老师谈心的学生
找老师谈心,对一些孩子来说是平常的事情,但对多数孩子来说,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他们只要找老师,一般是内心无法承受,需要开导支持,此时他们脆弱的心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老师一定要慎重对待,小心呵护。尽管老师们教学任务非常繁忙,但谈心更是教育的职责所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关键时候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暖心的帮助,学生会铭记一生。
5. 真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做好教育,学校应推广普及心理学知识,经常性组织全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强大的心理教师队伍,保证及时给老师和孩子们提供心理援助。要提高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心理学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及时判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做到对个别心理敏感脆弱甚至问题学生的工作有策略有章法,防止工作中对学生不经意的伤害。
把握教育契机,
12岁以上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1. 锻炼一种能力——适应
每一次变动,每一次事情的发生都是对个人素质能力的检验和锻炼。
大自然变化莫测,新冠病毒突然来袭,中断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从学校回到家的浪潮中,都不同程度地检验和锻炼了同学们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论你的战况如何,时间总在流逝,历史滚滚向前,你们已经被推到了由家返回学校的第二波浪潮中。这次要检验和锻炼的主要能力是适应。
适应是关乎生存的能力,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没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希望同学们把困难真正看作锻炼自己的机会,面对挫折,不畏艰难,勇敢挑战。希望大家记住,能力就是在每一次战胜困难中成长起来的。
2. 激活一颗种子——立志
人无志不立!中国传统文化讲: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少年的你正是养志的好时节,激活你内心的种子,让志向萌发!
志向是困难的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志向,生活中便少了困难。
志向需要在挫折的经历中不断磨砺,当下复学复课的适应困难正是养志和用志的时机。当你胸中充满浩然志气,眼下一切所谓的困难就都将是浮云。
青少年的你,要面对变化,珍惜机会,敢于面对自己,勇于提升自我!要明白,机会就是经历,经历就是自我磨砺,自我磨砺就是成长!
当你昂首挺胸,必会清晰看到,没有困难可以压倒你的青春年少!
最后,把德卡先生信箱的一句话送给正经历种种挫折的你——
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
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
把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
今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三学生的开学时间比往年延迟三个多月,学习效果难免受到影响,这也使得今年高考生的心态复杂多样,焦虑的成分也更加特别。下一期“复学‘心’微课”就来讲讲如何帮助高三学子顺利度过高考复习“高原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作者:李百芹,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东教育》“心理奇点探索”专栏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著作有《走出心灵的黑洞》《牵手,陪你去高考》。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