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是个雨天,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孙哲等大学生志愿者一早就来到高密市学生资助大厅,迎接前来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同学。“昨天有25名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孙哲说。
“针对疫情防控、高考延迟等特殊情况,我们选聘了16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办理助学贷款。同时,改革信贷受理办法,创建‘1+0’机制,使办理效率明显提高。”高密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徐连勇介绍说,“1+0”机制即采取“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选择办理方式,推动助学贷款“一次办好”和“零跑腿”,打通助学服务“最后一公里”。
而在往年,无论是家在城区还是农村的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都要到高密市学生资助中心现场办理。“每年申请助学贷款的都不下800人。前几年没法分批预约,学生常常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前来办理。尽管我们坚持中午不休息,加班加点,但每天仍有部分学生取不上号,空跑腿,有的甚至要跑好几次。”具体负责业务办理的车芸老师感触最真切。
从2019年开始,高密市学生资助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减少了原先必须携带的纸质贷款申请表以及其它证明材料,学生只要携带自己和共同借款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即可现场办理。“没想到办得这么快!从走进大厅,连同出示健康码、登记测温的时间都计算在内,到办理完助学贷款,只用了5分钟时间。”刚考上研究生,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王明华称赞道。
“今年的助学贷款不但红利多多,新签助学贷款合同利率降了、贷款和偿还期限延长了,而且办理服务更便捷、更有温度了。我真切体会到了国家对我们的关爱。”读大二的高密籍学生刘阳明深情地说。
(本文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作者:孙世杰 陈永涛
编辑:冀春鑫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