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豪莫泊桑在《项链》中有一句话:人生是多么奇妙,又是多么变幻无常啊!有时候,一件极细小的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成全滕美杰老师援藏之行的是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冈仁波齐》。
那是2017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时任青岛莱西一中高三年级主任的滕老师,被妻子拖到电影院,强令他暂时放松一下,因繁杂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他的身体严重透支。当时看的就是这部《冈仁波齐》。
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十个藏民和一个孕妇,行程两千五百公里,一步一叩拜,以磕长头的方式,用身体丈量这条漫长的修行之路……这部电影给滕老师夫妇带来的心灵震撼无以言表。从那刻起,援藏的念头就成了夫妻二人心间一朵长开不败的雪莲花。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2018年秋天,作为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领队之一,滕美杰和妻子先后来到了海拔3860米的西藏日喀则第一高中,滕美杰担任副校长,负责高三教学以及教研室、教务处工作;妻子张淑红担任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工作。
初上高原,首先要面对的是高原反应关。缺氧低压、强光紫外线,恶劣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身体极端不适,成为援藏团队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可是,身为领队和业务副校长的滕美杰哪有时间来休养生息!
进藏伊始,滕校长就泡在学校的教研室和教务处,查阅学校教学和管理资料,深入年级备课组和教室,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快速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上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团队为日喀则第一高中勾画了美好的教育愿景,也传递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当务之急是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滕校长在援藏之前,担任莱西一中年级主任多年,更是学校各项管理细则的制定者和践行者。于是,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细则,就被水到渠成地运用到日喀则第一高中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五学五原则”的推行,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中,“自立自理、自主自强”等一系列年级目标,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让“格桑梅朵”在高原上开得更鲜艳
“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被藏族同胞们叫做幸福花。“来西藏支教,除了教育教学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心愿,就是能当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滕美杰坚定地说,“为了让格桑梅朵在高原上开得更鲜艳,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2018年夏天,日喀则市福利院有三名孩子被日喀则第一高中录取,滕美杰连同其他校领导,代表学校为三名福利院的孩子送去录取通知书,并且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和学习用具,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校对孩子们的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滕美杰的公益行动一直延续着:
2018年11月,为拉孜县岗西村和吉布村捐助衣服1吨。
2018年12月,组织全体援藏教师为东嘎乡、江当乡捐助衣服2吨,并为江当乡中心小学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
2019年3月,联系青岛德善慈善基金为学生赠送学习用品。
2019年4月,为日喀则第一高中十多名贫困优秀生颁发助学金,为江当乡学生捐助图书和颁发助学金。
2019年5月,为日喀则特殊教育学校170名残疾学生送去暂新的内衣和外衣,并陪孩子们玩游戏;为东嘎乡幼儿园40多名孩子送去了崭新的画笔、积木等玩具。
进入西藏以来,以滕美杰为代表的援藏教师们一直关注贫困乡村的群众和贫困学校的寒门学子,联系内地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组织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捐助活动,募得扶贫资金5万元,衣服3吨。他们的善举既帮助了大量的学生、老人,帮他们减轻生活学习负担,实现人生梦想;也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增进了汉藏友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首清代小诗,因为贵州支教教师梁俊的传唱,而被赋予新的生机。梁俊的支教故事,给了滕校长很大的启发:支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术”,更是为了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帮扶,是给所帮者插上飞翔的翅膀。本着这样的原则,滕校长多方筹措,利用各种渠道,加大本地教师的业务培训,化“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建设。
作为受援学校的副校长,滕美杰还参与学校的行政和党务工作,把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利民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是他自觉承担起来的政治使命。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宣讲党的利好政策。
“滕美人”变成了“黑美人”
受梁俊的启发,滕美杰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最重要的是要打开他的心灵,让梦想之光指引他飞出雪域高原,飞到世界的任一地方。滕美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细心观察孩子们的心态动向、特长爱好。尽量地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靠近梦想。为此,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妻子一起,跋涉在家访的路上。雪域高原的强光和紫外线,让他的皮肤先是变成了小麦色,继而又变成了古铜色。妻子打趣他说:“滕美人变成黑美人啦!”
“滕美人”,是莱西一中教师对滕校长一个善意的调侃。年轻时的滕老师,长相儒雅俊秀,有玉树临风之态。特别是他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颇像一个稚气的孩子。学生都特别喜欢他,称他为“滕哥”。老师们则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美”字,就戏谑地叫他滕美人。
当然叫他“滕哥”也好,“滕美人”也罢,全都是出于对他深深的喜爱与折服。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他高尚的品格,以及傲人的教学成绩。
三次响应党的号召
1994年,滕美杰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作为优秀毕业生,他完全有条件留在城区教学。可是当时莱西教育的状况是,乡镇中学师资薄弱,有大批一线教师学历不达标,这严重制约了莱西教育的发展。在毕业分配会议上,当时的教育局领导号召毕业生们,到对人才最渴求的农村中学去。滕美杰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乡村中学扎根八年。八年中,他工作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多次被评为姜山镇优秀青年教师。这是他第一次响应党的号召。
2002年,高中教育一线急需大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来为高考保驾护航。滕美杰再一次响应党的号召,参加高中教师的考录,以优异的成绩被莱西一中录用。初入一中,因为对高中教材不熟悉,他每天常驻老教师所在班级听课,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道题不做三遍不登讲台。每道习题,白天做一遍,晚上回家做一遍,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陪着学生上自习时,再做一遍。天道酬勤,他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全市统考中,就获得学科、班级双第一的佳绩。自此,学生口中的“滕哥”就成为莱西一中数学组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
由于良好的口碑和超高的人气,更由于突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成绩,滕美杰先后荣获莱西市优秀教师、莱西市教学能手、莱西市优秀党员、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并且多次出示青岛市级和山东省级的公开课。本着重贤任良的原则,滕美杰被学校先后提拔为备课组长、年级副主任、年级主任、党总支成员。
2018年4月,山东省组织选派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滕美杰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说服工作成绩同样出色的妻子,一起报名参加援藏教师选拔。两人当选之后,他又耐心做好双方父母和孩子的工作,先后赴藏......
既是“滕哥”,又是学生心中美的楷模
从教25年来,滕美杰当了22年班主任,在每一届学生眼中,他既是“滕哥”,又是学生心中美的楷模。他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每一节课都要拿出一定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他经常对学生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鸟无头不飞,人无德不行......
他始终做学生贴心人,通过对学生爱的倾注,让曾经准备放弃的学生迷途知返。2010年,有一个学生高中入学成绩非常优秀,高考前一段时间,因为理科成绩不理想,曾经想放弃高考。滕美杰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同学、学校、家长三条线,反复与他谈理想谈挫折谈毅力谈付出谈社会责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逐渐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满怀希望积极备战高考,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013年高考前夕,因为复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不少学生出献了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为了改变学生这种“高考前烦躁症”,滕美杰用了三天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全班每个学生手写了一份考前嘱托,在嘱托中,他亲切的称呼学生为“凯哥、昱菲小妹、琪姐......”当他把这一份份凝聚了他无限关爱与深情的嘱托亲手交到学生手中时,每个学生眼含热泪的说:谢谢滕哥!
至今,不少学生还保留着“滕哥”当年写给他的高考嘱托,说这是“滕哥”给他的最好礼物,将来也要象“滕哥”那样作一名教师,做业务美人更美的最美教师!
最美的教师,源自最美的心灵。现在依然奉献在雪域高原的这对夫妇,被当地人称为“高原上的好伉俪”,他们高尚的灵魂,盛开成高原上最美的并蒂雪莲花......
编辑: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