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发布时间:2020-11-10 14:3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陈清、陈林 A+A-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绝对贫困,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贫困依然存在。如何深化教育扶贫工作,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全国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各地涌现了许多教育扶贫领域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示范,福建莆田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助推宁夏西吉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处于西海固的西吉县,共有238个贫困村,占宁夏贫困村总数的1/5,贫困人口占固原市的40%,是西海固最困难、最典型的贫困地区。自1997年与西吉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莆田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资金与项目并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彻底斩断贫困根源奠定了坚实基础。23年来,莆田先后选派21批136名优秀教师到西吉县各中小学支教,筹集各类资金700余万元,建立起6所闽宁希望小学、12个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等,改善了当地教育基础设施,补齐了当地教育领域的突出短板,留下了一批薪火相传的人才队伍,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高位推动,狠抓落实。坚持党的领导是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根本保证,教育扶贫也同样如此。23年来,莆田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把对口扶贫协作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扶贫相关工作,提前规划方案,制定教育扶贫专项;设立前方专门工作小组,形成专门的工作制度和方案,同时与西吉县党政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双方互访交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立足实际情况精准发力,既是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内在要求,又是教育扶贫的应有之义。23年来,莆田市始终坚持以“莆田所能”补“西吉所需”,聚焦当地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不足等问题,设立专项项目,搭建帮扶平台,统筹推进相关帮扶措施,帮助补齐突出短板,推动西吉县实现人口素质和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比如,针对西吉县职业教育不足的短板,莆田市坚持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帮助西吉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仅2019年就举办20余期专题培训班,培养了1100多位专业人才;注重加强合作办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自2020年起定向免费培养西吉籍学生,入学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实现入学即就业,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师资轮换交流培训,帮助合作学校培养当地的专业课教师。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3年来,莆田市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形成常态化工作安排,推动教育扶贫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莆田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教师、专业人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开启了一场又一场教育扶贫“接力长跑”,推动教育扶贫不断取得新成效。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即将实现,我国正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也将迎来新机遇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助力西吉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整体谋划、创新思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项目,全方位搭建平台,寻找新的契合点和发力点,不断提升教育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扶贫也是一项需要传承创新、久久为功的伟大事业,我们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惠及长远。要始终坚守教育扶贫的初心,既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又保持韧劲、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模式、拓展范围、优化项目,深化教育扶贫工作,推动形成多角度、深层次、大范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新局面,为闽宁协作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清、陈林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