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红荷路校区):“和荷文化”以“荷”之精神培育优秀学子
发布时间:2022-01-17 09:19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田雁领 A+A-
-分享-

对于一所新学校来说,外观环境、课程课堂、校园文化都是办教育必须建设的领域,其中校园文化是一项立足长远、见效不快的工程。“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山东省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红荷路校区(以下简称“四实小红荷路校区”)校长田雁领保持“静待花开”的教育定力,提出“和荷文化”的理念,让这所2020年9月成立的年轻学校在建校之初就走上了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和荷文化”

以地域文化为载体

“和荷文化”是在多番审慎思考和调研中诞生的。学校的发展不能忘根,四实小红荷路校区所在的滕州,以荷花为市花,延续着带有荷风骨的发展基因。结合家乡“盛世红荷”的特色,校长田雁领带领全体教师不断追问校园文化,最终确立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把“和荷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表达,创办如荷般高雅的学校、做似荷般儒雅的教师、育若荷般优雅的学生。

“三美”是“和荷文化”的内涵与精髓。第一美是荷韵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先贤对荷的盛赞,让人看到荷的坚忍、向上、顽强、自立、高洁的品格。因此,荷韵之美在于让荷之品涵养红荷师生。第二美是和谐之美。“荷”的谐音即“和”,从古至今的荷文化中,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的象征,以荷花作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符号。“和荷文化”蕴含着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因此,和谐之美在于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第三美是合作之美。“荷”的另一个谐音亦为“合”,象征着合作、融合之意。因此,合作之美在于让师生、生生合作,学校、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的发展追求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也正是四实小红荷路校区不断追求的精神内涵。

校园环境

以荷之高雅为对标

“映日荷花别样红”,很多来访四实小红荷路校区的人,都会发出如此感慨。校园所有建筑的主色是红色,与此同时,校内的每一栋楼都与荷有关,分别命名为“荷美楼”“荷雅楼”“荷韵楼”。外观尚是如此,内观更是别有洞天。楼道的走廊里,有荷文化长廊、书香长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在这些地方,红荷师生读“荷”之词、赏“荷”之画、观“荷”之长,在日常的品荷、赏荷、吟荷中习得荷之品。

四实小红荷路校区的校徽,也在细节处彰显着荷之韵。以橙红为主色调的校徽,寓意吉祥美好。中间图案由汉字“四实小”的大写首字母“SSX”及“荷花”图案构成,象征着四实小红荷路校区师生发扬荷之精神,和谐共处、昂扬向上、奋勇争先。此外,学校还设计了书包、水杯、安全帽等独具红荷特色的标识物。

四实小红荷路校区还有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小宝贝,那便是吉祥物小“荷娃”,这个头戴荷花、身披荷叶的娃娃,自信地竖起大拇指为每一名师生点赞,天真可爱的形象饱含着全体师生的希望与祝福——让红荷学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和荷”精神

以社团和活动为阵地

对于秉承“和荷文化”办学特色的四实小红荷路校区来说,将“和荷”精神刻入每一个红荷学子灵魂深处需要激活“和荷文化”的实施路径。在不断摸索中,学校开辟出社团和活动两大阵地。异彩纷呈的红荷社团可以丰富荷之采,因此学校开设了拉丁舞、民族舞、面塑、计算机编程、电脑绘画、合唱、硬笔书法、朗诵、葫芦丝、创意绘画等社团。这些“和荷社团”,让红荷学子找到了发光的潜力,合唱社团让学生们得以如诗般吟唱,他们歌唱着美好与和谐、团结与协作;舞蹈社团让学生们在舞台上精彩绽放,他们挥洒着努力的汗水,铭记着坚韧与拼搏……

“和荷文化”的另一阵地,便是活泼的文化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的课前5分钟,一首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选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荷咏流传》会响彻校园;每天的课间操,全校共舞学校自编自创的《乐动红荷》韵律操,乐动红荷,“和荷”发展,寄托着这样的愿景:让每名红荷学子像荷花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彰显蓬勃的朝气与活力;为培养似荷般儒雅的教师,学校开设“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子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朵“荷花”已让人陶醉,成片的“荷花”更让人心旷神怡……(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田雁领

编辑:冀春鑫

审核:孙悦琛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