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珍,女,中共党员,一级教师,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荣获“济宁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最好的,是王夫珍20多年来一直恪守的教书育人原则。她从细微小事入手,以慈母般的胸怀呵护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她给自己定下了“四个坚持”:每天坚持抽出时间来和学生聊天,倾听他们诉说心声;每天坚持和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每天坚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用鼓励、平等、赞扬构建她的课堂;每天坚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这样,她以平等、关爱的心态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教育、感化、引导着学生向善、向美、向上。她说:“在我的字典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最好的。”
用爱心焐热心灵,用行动传递温暖,是王夫珍多年来坚持要做的事情。她说:“留守儿童虽有老一辈亲人的照料,但更渴望父母的关怀和关爱。”王夫珍连续6次参加精准扶贫献爱心活动,当起了多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精神上的关照,持续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用真情和爱心为他们营造了温馨的家园。在邹城市今年举办的中华母亲节开幕式上,以她和留守儿童事迹制作的专题片《母爱不曾走远》一经播放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被她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用知识充实自己,用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是王夫珍坚持多年的习惯。无论多忙,她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学习新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她先后发表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小老师的大智慧》等多篇论文,参与编写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王夫珍是“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实验课题团队的骨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她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和诗性素养,得到省、市相关专家的肯定和赞扬。(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编辑:王骄
审核: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