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滨州 > 正文
滨州:为产业集群培育职业教育“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5-08-11 09:2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韦良时 李安妮 A+A-
-分享-

  【总编说】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滨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不断创新职教模式,探索出一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性,不断提升人才促进产业、产业汇集人才的链式发展水平和能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自2020年起,滨州谋划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战略,不断创新职教模式,打造出一支适配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滨州,“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已经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的成熟路径,融入产、学、研各领域,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

  车间搬进校园,学生变身“准工匠”

  走进滨州职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仿真实训车间,铝合金部件在学生手中流转。这些新能源汽车控制单元零件经检验合格后,将直接装配在正在生产的车辆上。这条产线并非教学模型,而是完全对标企业真实需求组建的。

  “在这里,学生不仅仅要懂操作维护,更要产出达标产品。”滨州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发鸿说。滨州市教育局以“双型”城市建设目标为引领,推动校企共建职教园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将企业岗位标准与技能要求提前“植入”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深度适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彻底解决了职教‘学用脱节’的痛点。”王发鸿补充道。

  据了解,滨州市有校企合作企业1100家以上,建成了校内外实训基地1000余个。4月29日,滨州在全省成立首家市级“产教融合促进会”,搭建起新的“政—校—企”对话平台。

  专业布局随“千亿集群”动态优化

  滨州是一座万亿工业大市,有6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位,16项居全球第一位,近年来,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

  滨州职教专业设置紧紧把握区域支柱产业脉搏,动态调整职教专业布局,使人才培养精准锚定产业升级的最新趋势。如,滨州职业学院乘着全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冲刺千亿级目标的东风,快速增设了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鲁中中等专业学校联合37家涉铝企业成立产教联合体,建成9个涉铝制造实训中心,开发30余项生产性实训项目,成为铝业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这种企业“点餐”、校企联合“做饭”的专业调整模式,推动了各职业院校组建专家技术团队、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一线技术问题,进行工艺工序改造,帮助一批企业走上降本增效之路。

  为破解专业产业衔接“弱”、中职学历层次“低”、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滨州还大力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2025年,全市共有7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及其联办高职院校的64个专业点获准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录取3400余人。让专业扎根产业,课程对接市场,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经济主战场。

  订单班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在滨州市宏诺新材料生产线上,滨州航空中等职业学校“魏桥订单班”的学生正在企业技师指导下进行实战演练。“企业师傅手把手教,生产线就是课堂,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我们对未来岗位充满信心。”订单班的学生崔浩东说,“我还没毕业,工作流程和技能要点已经提前做到了然于心。”

  滨州推进校企双向合作和“冠名式”订单培养,已开设“魏桥班”“京博班”“西王班”等71个特色班级。企业不仅仅提供先进设备共建实训基地,更让技术骨干担任导师,确保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零时差”对接,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2024年,滨州市的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为95%,其中本地就业率达85%。

  “院系+研发中心+产业园”三位一体的“魏桥模式”、“N1N”产教融合发展的“京博模式”、“康养+研创+制造+教育”的“愉悦模式”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滨州模式”已在全国逐步推广。

  同时,政策红利为产教融合注入强心剂。滨州对纳入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按投资额的30%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累计支持资金与减免费用超300万元,吸引80余家企业投身职业教育,提升了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从课堂直通产线,从专业对标产业,滨州正以“三即”(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等改革模式重塑职教基因,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为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锻造了一支技能技术人才的“生力军”。目前,滨州市已形成包括应用型本科2所、高职及技师学院4所、中职院校21所、实训基地1090个的职教格局,每百万人拥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数居山东首位,获得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地级市、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市等荣誉称号。

  日前,滨州市召开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培养和壮大技能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产业集群发展效力,为职业教育压了新的“担子”。滨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燕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双型’城市战略,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锻造一支规模适当、技艺精湛、结构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让职业教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韦良时 李安妮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区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7月7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海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全区第一届科创节在这里举行。

08-04 09:3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滨州:为产业集群培育职业教育“生力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自202 ...

08-11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