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以多语种深耕农耕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5-08-21 16:15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李亚辉 贾文婧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耕传农脉 译通古今”实践团于 奔赴青岛、北京等多地开展了为期 12 天的实践调研,获“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立项。本次实践由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线郁和英语系主任徐玉凤指导,10名实践团成员是来自七个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

  溯源:解码乡土技艺,助力产业“出海”

  农耕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在技艺。团队首站深入青岛宫家村葡萄园和临沂沂水乡村调研葡萄种植技术、农文旅融合模式,聚焦“语言赋能产业”:用英语记录濒临失传的传统农耕技艺口述历史、拍摄影像资料;同时,团队成员发挥外语专业优势,精准分析葡萄、沂水特产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现有外宣资料不足的情况,量身定制英文宣传文案与包装设计方案。借助语言的桥梁让更多人听到、看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译”动力。

  铸魂:对话古今文物,构建数字传播平台

  农耕文明的精髓,凝结于文物与非遗。团队行程的核心环节是走进济宁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城阳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成员们采集农耕文物数据,凭借多语种能力深入研究文物故事、精准打磨展品英文解说,着力解决农耕非遗跨文化表述难题,制作农耕文物非遗的多语推广视频,运用数字化与多语种翻译,生动讲述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

  赋能:融汇前沿科技,探索传播新路径

  为了让农耕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智慧”、更有效,实践团专程赴京,走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算法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解决农耕文化多模态国际传播难题寻求“科技方案”的深度对话。他们积极探索将算法安全“可信、可管、可控、可解释”的理念融入外语学科,思考如何利用AI等前沿技术优化翻译、提升跨文化传播的精准度与吸引力,探索“翻译+科技”的创新传播范式。

作者:李亚辉 贾文婧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