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淄博市深度契合我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部署,构建起贯穿大中小学全学段、融通课内外、联动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育人新格局,系统呈现了在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红色研学实践、数字技术赋能、日常仪式浸润及国防教育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展现出爱国主义教育从情感共鸣到行为养成、再到使命升华的递进路径。其以地域文化为底色、以资源整合为支撑、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全域育人为目标的经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扎实而鲜活的区域样本。
一面国旗、一堂“金课”、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爱国情怀在齐地学子心中扎根生长。
8月15日,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200余名大一新生在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后陷入沉思。影片中,平民英雄以生命守护历史真相的壮举,让即将步入高校的青年学子神情凝重。当AI与先烈“时空对话”的视频画面中传来“太好了!胜利了!”的历史回响,这句跨越80载时空的呐喊让在场师生潸然泪下。
退伍老兵刘思湖身着整洁军装走上讲台讲述“人在,阵地在”的战场故事,胸前的军功章与红领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精神传承画卷。
近年来,淄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全域化爱国主义育人体系,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厚植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帮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爱国根基
以“齐思政”特色思政课为总揽,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淄博市委、市政府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市、区(县)两级指导中心,统筹推进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有机衔接。在淄博市第十一中学,小学段通过“齐文化故事汇”培育乡土情怀,初中段开展“齐风韶韵”研学活动理解文化传承,高中段组织“齐地英才”论坛探讨责任担当,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梯式推进。该校开发的“齐思正行”特色课程体系,让爱国情怀从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淄博市思政课教师课例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基本功交流展示平台,8门课程入选山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名单,入选率居全省首位;立项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53项,立项建设69项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2023年,荣获国家级德育优秀案例1个,省级德育优秀案例17个。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
淄博市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纳入市级教育发展规划,系统整合全域优质资源,着力构建以红色基因传承、齐文化浸润、生态文明实践三大主题为核心的研学矩阵,形成多层级、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体系。在全市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焦裕禄纪念馆、618战备电台旧址等场馆通过沉浸式展陈与体验式教学,让厚重历史焕发时代新声。学生通过徒步重走“长征路”、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内庄严宣誓等实践,在步履之间感悟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在管仲纪念馆、齐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专业讲解与互动体验有机融合,使千年文化绽放新光彩。学生通过聆听历史名人的爱国事迹,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建立起强烈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推进数字赋能,焕新爱国教育形态
淄博市投入3.48亿元建成覆盖445所学校的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全新动能。依托该系统,各学段组建起“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联盟,创新推出“网络集体备课”“网络听评课”“主题教研”等数字化协同教研模式,实现跨区域、跨城乡、跨学校的教师智慧共享与资源整合。通过VR技术生动重现重大历史场景,让学生“穿越”到抗战岁月,沉浸式感受民族奋斗历程;开展“云端研学”,突破时空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齐思政”网络平台,精心制作12节齐文化特色思政课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共建共享。同时,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学生在线瞻仰烈士纪念馆、撰写缅怀文章,抒发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崇敬和怀念。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更加生动、形象、深入的新形态,有效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注重日常养成,凝聚爱国行为自觉
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着力深化日常教育浸润功能,创新构建“微仪式·大情怀”育人模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化、常态化、社会化。例如,张店区重庆路小学开展“国歌驻足礼”等活动,每日清晨国歌响起时,师生、家长、市民都会自发驻足行礼,形成了全民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局面。不断完善“明德齐语”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体系,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汇聚道德模范、行业领军人物、“五老”人员等多元主体,组建193人的“思政大先生”专家团队,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用鲜活故事传递爱国情怀,全年开展主题宣讲394场,覆盖受众达52万人次。同时,创新运用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戏剧创作、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等多维途径,让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彩。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摩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让红色基因在艺术熏陶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加强国防教育,锤炼精神品格
淄博市构建特色国防教育育人体系,创新推出专项实施意见,明确五大重点任务及20项具体举措,为青少年国防素养与爱国精神的系统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指引。在课程实施上,将国防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语文课在学习革命诗词后开展主题创作,在音乐课堂上传唱红色经典,体育课融入军事队列训练,实现国防意识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淄博市建成11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形成“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良好局面,通过强校带弱校、城乡结对等方式,推动国防教育经验全域共享。
“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必须融入教育全链条、贯穿成长全过程。”淄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强调,“要持续深化‘全域思政’育人模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情感激发’向‘行为养成’、再向‘使命担当’递进升华,最终汇聚成建设‘强富美优’淄博的青春力量!”
作者:王利萍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