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线教师工作量大、负担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家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所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因而备受尊重。但是,现实中的一线教师往往忙得焦头烂额。
2025年1月17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孙小芳提出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引发公众关注。孙小芳指出,目前,我国有超六成中小学教师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心理疾病检出率高达16%。在职场越来越“卷”的今天,为教师减负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提交这份建议之前,孙小芳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支持,这个比例令人吃惊。
无独有偶,2025年1月16日,北京市人大代表余清臣提出了关于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育改革项目教育生态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这份建议重点关注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建起心理咨询室。在一些重点高中、大学,心理咨询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服务却非常少见。很少有教师承认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去做心理咨询的教师也很少。媒体报道、各类研究或会议报告中,更鲜有提及教师心理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当下,整个社会把目光都放在为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对教师的心理关爱明显不足。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的老师,如何能够上好一堂课。我们更担心的是,在重重压力之下展开的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学生。
当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工作领域,二是主业之外的压力。
对中小学教师群体而言,来自教学领域的压力略有不同。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大,原因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存在中考和高考两个“紧箍咒”。一个县城或者地区的高考成绩,直接影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美誉度;一所学校的中考成绩如何,直接决定着上级部门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价。在这个背景下,“抓成绩”成为一种共识,也成为一种普遍的压力。在一些重点中学,月考、联考、优质课、展示课、复习课、作业展评、双周业务检查、领导评价教师、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像走马灯一样轮番上阵,这些评价几乎每周都有,每一次评价结果都要公示,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中学如此,小学教师也有说不完的苦衷。在教学领域,没完没了的教研活动、没完没了的业务检查、没完没了的教学评比,搞得大家筋疲力尽。在非教学领域,还要迎接各种各样的考察和考核。
如果说,来自教学领域的压力“情有可原”,是“主业”,那么,来自非教学领域的各种压力则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但教师又必须认真应对。前几年有媒体报道,某地的一所小学每天接收到的各类上级文件少则十几个,多则二十几个。这些指令绝大多数指向非教学领域。禁放烟花爆竹要教师上阵,暑期防汛和巡河要教师上阵,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要教师上街打扫卫生,很多社会领域活动要“小手拉大手”……
在自媒体上,有班主任吐槽:学校的德育活动、安全教育、体育赛事接二连三;让专业人士也目瞪口呆的安全检查,每学期都有几次;每个星期都要开几次会,几乎每天都要在家长群下发各类指令……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神经末梢,种种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主任下发、总结、上报。据说在某些地区,教师除了应付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点赞、转发、评价,还要运营公众号和其他自媒体,苦不堪言———不仅教师感到累,频繁的转发和点赞也成了家长的一种负担。
其实,早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减轻教师不合理的负担、非教学负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25年1月29日,《东方教育时报》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郅教授认为,当前教师的职业面貌、心理健康总体呈现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特点。国家通过多方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尊师惠师”与“优师强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越来越多教师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但是,在焦虑与压力蔓延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似乎达成了共识:教育是所有行业中最“卷”的。在外人看来非常体面和舒适的教育工作,竟然成了最累的一个职业。这是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那么,如何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感?
首先应该是“减负”,把教师身上的包袱放下来。诸如点赞、转发之类的指令,绝大多数来自教育管理部门,是可以减少甚至取消的;诸如巡河、“创城”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儿,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应该予以取消;那些脱离实际的、表演式的教研活动和评比也应该减少。
其次,在学校管理上,应该鼓励教师“务正业”,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批作业、搞备课,提升业务素养,开阔个人眼界;应该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减少学校中层干部的数量,让大家把精力转到教学上来,同时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要正面回应教师的诉求,为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要减少一线教师的“曝光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有内涵、有底蕴的“大先生”,而不是一板一眼、唯唯诺诺的教书匠。
对教育主管部门及非主管部门而言,应该精简事项安排,减少各类检查和评比;应该拟定负面清单,减少外在的干扰,少搞一些“小手拉大手”及“共建”之类的活动;要让校长把精力放到学校管理上来,让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来,则“减负”大业可成。
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有句名言:“我要做一个讨好老师的校长,只有老师开心了,学生才能开心。”这位名校长的“私房话”,道出了教育管理的真谛:一所学校好不好,看看教师脸上有没有笑容就知道。只有让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张人利校长的“讨好”论,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铭记在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安居小学 )
作者:杨艳华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