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齐鲁最美教师丨张瑞甫: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政课
发布时间:2019-09-09 10:31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 A+A-
-分享-

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2019齐鲁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经过层层筛选、严格公示,今年最终评选出11名“2019 齐鲁最美教师”。

视频:走近“2019齐鲁最美教师”张瑞甫↓↓↓

张瑞甫简介

1977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初毕业留校任教至今。37年来,一直坚守三尺讲台,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2015年作为全国60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受邀参加“9.3”阅兵观礼;2019年3月18日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立德树人 成绩突出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以及办好思政课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二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三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四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五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六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八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八统一”希望,高标准从严从难要求自己。

提出学校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文化育人为主干、以相关教育为辅助、以科学方法为保障、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五位一体化教育新理念;认为思政课应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成为学校的第一金课。主张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走在学校教育的最前列。认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应当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事业担当,更多的艰辛付出;对于思政课教学、科研,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情感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和新度;对于学生要有不怕问、问不怕、怕不问、有问必答、有答必优的勇气、信心、爱心、耐心和精心。


为了抢抓时间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经常一日两餐,忙得不可开交。任教37年来没有参加过一次校工会组织的暑期旅游,甚至连2015年对自己来说仅有的一次省总工会组织的劳模休养活动,也因看书、写书没有参加。1991年,因突击看书、写书,累得耳鸣住进医院,至今没有痊愈。


长期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应有的爱心奉献,把校内外邀请自己作报告看作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和奉献社会的机遇,而不是赚钱的机会。当看到家乡小学依然是黑屋子、破桌子、复式班和因贫困失学辍学儿童时,1999年在父亲长期患脑血栓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负债为家乡小学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为家乡修路和外地贫困生捐款捐物、捐赠图书,累计价值六、七万元。多年来,应邀为清华大学、全国传统文化优秀人才入库培训班、省地县会议和教师培训班等作60多场报告,从不收取劳动酬金,应得而不收取的劳动酬金达10万多元。

教书育人 成效显著

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生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生与社会最优化原理与方法、科学研究与论文论著写作等10多门课。早在刚刚从教3年多的1985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即获曲阜师范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不分等级)。所带研究生,连年全部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组召集人罗国杰教授,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部委员王伟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教授等名校名家的博士研究生;被新闻媒体誉为“曲师考博神话”。

鉴于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经验,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对于受教育者尤其是各级各类学生的人才成长教育规律特点关注不足,对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合理正当需要、实际诉求关怀不够,而这恰恰是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成效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深刻认识我国古代先哲有子所说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以及曾子所揭示的“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社会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各个人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从自己出发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以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观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的指示精神,分别借助在1994年2月9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1994年第4期、2019年4月23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2019年第4期、第6期等发表的相关文章,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和重要现实意义的思政课改革、发展、创新观点与意见、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

其一,办好思政课,不仅要避免前后教育内容重复、脱节、平庸,形式划一,而且要遵循人才成长教育规律特点,倡导从低级到高级、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契合学生发展实际地办好思政课。力求对小学生重点讲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精神,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孝老爱亲、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具有远大理想等;对中学生、大学生重点从理论上真正科学讲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清个人的社会使命、学习进步、全面发展、人生优化、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交往、择业、创业、担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生态文明、大爱奉献精神等。在阐释个人、集体、国家、国际、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前后顺序时,应当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基础上,参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由内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内的逻辑顺序,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有关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有关指示精神,从自我乐生向善讲起,进而依次讲“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发扬国际主义、保护生态、热爱自然、“向上向善”,从而有效改进一上来就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悬浮式教学;认识到人己相通,天人一体,一己不爱何以爱人,一人不爱何以爱家、一家不爱何以爱国、一国不爱何以爱人类、爱自然,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自然界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要求的,当然只能是爱己或曰自爱而不自私之自爱,爱家而非家庭主义之爱家,爱国而非狭隘民族主义之爱国,爱己、爱家与爱国、爱人类、爱自然必须尽可能地统一在一起。

其二,办好思政课,既不应一概放任学生个人利益需要,也不要一概否认其个人利益诉求。我们要在区分其是否合理正当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放弃不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需求,保持其合理正当的个人利益需求,千方百计将其个人利益需求引导到与党和人民需要相统一的轨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合为一体。以前,我们讲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仰时,往往停留在这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层面,似乎与学生的个人利益无关。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在讲清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的基础上这样说:个人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同构,国家一体。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相互规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皮之不存毛将安在,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集体、国家、社会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温床摇篮,是自身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人只有献身社会、奉献人民,才能茁壮成长、全面发展、成功成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讲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时,应在阐释这是国家意志、社会制度安排基础上,讲清这不仅是古今中外的社会要求通则,而且是因为个人利益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能量等方面,都不如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这就像下象棋一样,迫不得已可以丢卒保车、丢车保帅。这是人类价值效益最大化取向和个人利益的相对渺小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收到应有的理想化效果。不然,如果脱离人生发展实际,违背人才成长教育规律特点,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由内而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办好思政课,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一概否认个人利益需求,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为充实和发展自己学习,而是仅仅在为国家而学习,不是在为自己终身受益学习,而是在为考试、毕业和进一步升学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只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一种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其结果,往往是思政课进课堂、进教材而不进头脑;甚至考试完毕,成效结束,毕业之后,烟消云散,变成短期短效行为。

其三,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提出的“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都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以及他在谈到资源配置时提出的“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当“止于至善”“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应当成为今后办好思政课的努力方向和永恒遵循。当今的思政课教学,尤其应既防止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索然无味,又避免依靠讲故事、放视频、“逗乐子” 喧宾夺主、迎合学生的低俗趣味,要力求以教为本,以乐为辅,寓教于乐,教在其内,乐在其中。


科研创新 独树一帜

科学研究,苦心钻研,敢为人先,勇于原始创新,创立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

主持和参与完成6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哲学原理》《伦理学》《新兴学科》等报刊发表80多篇论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10多部专著和教材。110万字的最优学三部曲《人生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人生最优学新论》在国内引起高度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写作》《二十世纪哲学文库》国家科技部《中国优秀创新成果通报》等30多家报刊电台图书作出报道和评介。受到国学大师、哲学泰斗、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主编、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邢贲思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国际中国哲学会名誉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独立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评定的3项全国优秀图书、论文、社科成果一二等奖和提名奖,12项省部级、地厅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社会影响 力度较大

不仅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引起高度反响,受到著名专家教授和广大教师、读者的好评,获多项全国和省部级奖励,而且2001年5月31日《大众日报》以“勇攀理论高峰——记曲阜师范大学张瑞甫教授”为题,专题介绍个人科研创新事迹;2018年12月17日,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融媒体节目作为我省选出的50名代表人物之一,在“改革潮畔侧耳听”节目播出;2019年1月13日,作为共产党员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播放;2019年3、4月份,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杂志多次采访和报道个人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并发表重要讲话的“3.18”座谈会信息,介绍个人参会学习感悟等,在社会引起诸多反响。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他,留下了永不停息的“心跳”

他是中国医生张军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

08-04 09: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新时代 大美育

魏凡俭,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 ...

08-08 09:2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于一名教师而言,用心经营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本质的回归,因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08-09 15:15中国教师报微信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