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社区预防措施
70.传染病共分为几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哪一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02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
71.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72.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73.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74.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可有效防护的口罩。
(2)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时,用餐巾纸、手肘或衣服遮住口鼻。
75.家中有人出现肺炎症状,应如何照料?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 1.5 米的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遮掩住嘴和鼻子,口罩使用后应丢弃;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等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如果怀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76.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
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野生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77.怀疑周围的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怎么办?
如果怀疑周围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78.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
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如武汉等地,回到居住地后,要特别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体状况,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与人群密集处。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如有必要可主动向当地报告,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做好登记。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肌肉酸痛、气促等症状,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立即就医,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武汉旅行史和接触史。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当地卫生防疫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可能会与返乡人员接触,了解个人近期活动情况,这时大家应给予配合。
79.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是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不得外出,并主动接受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期询问等。
二是被观察对象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用塑料袋或保鲜膜严密包裹后丢入垃圾桶。佩戴新口罩前、处置完使用过的口罩后,均需要及时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避免经手污染其他物品,造成二次传播。
三是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直接与室外空气交流,保持室内空气流动,降低室内致病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四是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应拥有独立房间,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如条件不具备,请保持至少1.5米以上的距离。被观察对象的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完全分开,避免交叉传染。餐具应单独清洗,可用消毒剂清洗,也可用开水蒸煮方式进行餐具消毒。换洗衣物、毛巾等可用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也可采用蒸煮消毒。
五是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被观察对象静养为主。食物要清淡、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心态要平和,不能着急、害怕。保证睡眠充足,减少上网、长时间看视频等。
六是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出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免传染他人。
80.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家人应做好哪些防护?
一是最好固定一个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家属来照看被观察者。
二是不与被观察者共用生活用品、餐具等,避免间接传染。
三是与被观察者接触,或进入被观察者房间,都应佩戴一次
性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口罩要按时更换。如果口罩变湿或是变脏,应立即更换,并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
四是不要直接接触被观察者的分泌物,特别是痰液和粪便。使用一次性手套处理被观察者的尿便和其他废物,摘掉手套后也需要洗手。
五是做好室内消毒,用消毒剂清洁餐桌、床头桌、卧室家具等台面,被观察者的床单、被罩、衣物应以 60℃到 90℃的水浸泡清洗并彻底烘干。
六是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特别是伴有呼吸困难时,请及时就诊。
81.对集中进行医学观察的场所有何要求?
一是对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选择及内部设施要求。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选择下风向,相对偏远,交通便利区域;距人口密集区较远(至少大于500米)、相对独立的场所。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分为生活区、物质保障供应区和病区等,分区标示要明确。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应具备通风条件,并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应当具有独立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消毒 1.5 小时后,总余氯量 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如无独立化粪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二是集中医学观察场所需提供单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及时进行标本采集检测排查。
82.咳嗽和打喷嚏时要注意什么?
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附近的人可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注意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绢遮掩口鼻,并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手绢也要做必要的消毒处理(如煮沸)。如果未备有或来不及使用纸巾或手绢,则可屈肘(而不是双手)遮掩口鼻。打喷嚏和咳嗽后最好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83.去农贸市场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前往有野生动物销售的农贸市场购物时,要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
84.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季节,建议大家尽量不参加朋友聚餐。如果有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也不应参加聚餐。即使是在有其他疾病流行的季节,也要减少聚餐的频次,降低患病风险。如果一定要参加,请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聚会或聚餐时,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聚餐的时间也要尽量缩短;参加聚餐的人员还要尽可能保持较远的距离。
85.如何加强垃圾清运消杀?
一是加强生活垃圾清运消杀。生活垃圾必须及时清运、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垃圾容器每日消杀,特别是加强废弃口罩专用容器、垃圾收集站(点)、垃圾中转站、公共场所及垃圾填埋场等消杀工作。三是加强垃圾运输车消杀。垃圾运输车必须密闭,在垃圾中转处理后要对垃圾运输车进行消杀。废弃口罩专用容器、垃圾收集站(点)、垃圾中转站、公共场所及垃圾填埋场等消杀工作由各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每天消杀不少于两次。
86.社区如何开展环境卫生治理?
社区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重点对各类集贸市场、"五小"行业(小食品店、小饮食店、小副食店、小美容美发厅、小旅店)、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区等重点场进行全面清理,加强公共场所公厕、水池等基础设施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和散在垃圾,大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87.如何开展除"四害"活动?
冬春季是控制越冬蚊虫和灭鼠的有利时机,社区应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开展除"四害"活动。垃圾房、楼道间、地下室、车库、卫生间等场所是越冬蚊和鼠类的主要栖息场所,重点对这些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必要时可使用粘鼠板、鼠夹和药物进行消杀,有效降低越冬蚊和老鼠密度,减少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88.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社区,如何防控?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护家园,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防护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发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4)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社区要发布告示,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应立即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并到本地卫生院或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每天两次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政府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其密切接触者也应立即居家自我隔离或到当地指定地点隔离。隔离期间务必与本地医务人员或疾控中心保持联系,以便跟踪观察。
(5)环境卫生治理。社区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
(6)物资准备。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89.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的社区,如何防控?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6 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等两项措施。
(1)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生、家庭签约医生、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地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2)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90.社区出现传播疫情如何防控?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两项措施。
(1)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2)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
91.如果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怎么办?
若体温低于38℃,居家隔离,按当地规定上报,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可根据说明书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物。若自觉严重,先去社区医院就诊。若体温超过 38℃,做好个人防护,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92.感到胸闷但不发热,要紧吗?
胸闷可由精神紧张、心脏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情况,或居家休息,无好转建议至医院就医。
93.曾接触过可疑人,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该怎么办?
建议居家隔离观察,观察时间为14天,主要监测体温的变化情况。每天一早一晚量体温。如果14天内出现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去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94.面对疫情,是否还要坚持运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家除了少出门,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以外,同时还要增强健康意识,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等良好生活习惯。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应当适量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这个传染病流行期间,大家最好每天都进行一些室内运动。通常来说,成年人可以进行瑜伽、健身操等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健身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青少年可以进行广播体操等项目。每天适时适量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对增强抵抗力有好处,还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一般来说,大家每天应保持1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有晨练习惯的人,可以继续坚持在家晨练。没有晨练习惯的人,可以选择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4点左右进行锻炼。对于疫情相对较轻的地区,人们仍然可以进行户外健身,但要做好防护工作,要戴好口罩,尽量不去公园、运动场等户外场地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佩戴口罩进行锻炼时,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应选择一些强度较低的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等项目。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不建议佩戴口罩进行健身。
95.针对普通人群有中药预防的方剂吗?
山东省2020年冬春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中提供的方剂:黄芪 10g、炒白术10g、防风6g、太子参12g、麦冬10g、连翘10g、金银花15g、薏米仁12g、茯苓9g、苏叶6g、炙甘草3g。其功用是益气养阴、扶正固表。
编辑:周玉森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