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山东版最全最实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发布
发布时间:2020-01-31 15:12 来源:山东人民出版社 A+A-
-分享-

第八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心理干预


102.面对疫情,哪几类人可能需要心理干预?

受到疫情影响并可能需要干预的人群主要分六种,包括: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与患者曾有密切接触的人(家属、同事、朋友等)、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易感人群及大众。


103.对其心理状态受到疫情影响的程度如何分级?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发展,恐慌心理也在逐步蔓延,可以根据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程度的深浅不同,分为四级,这四级人群分别是:

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与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心理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


104.对受到疫情影响的人群,可以开展哪些心理干预工作?

针对群众受到的心理影响的分级不同,主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4个方面:

(1) 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如自杀、冲动行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

(2)

(2)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对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培训和支持。

(4)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工作。


105.确诊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干预?

根据确诊患者进入治疗的阶段不同,心理干预的重点不同:

第一阶段:隔离治疗初期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

咨询干预原则:以向患者提供支持和安慰为主。宽容对待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及早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

干预措施:一是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做到事先有所准备,不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与患者争吵或过度卷入等。二是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应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三是强调隔离手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患者,也是保护亲人和社会安全的方式,同时解释目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

第二阶段:隔离治疗期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除隔离初期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或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

咨询干预原则:积极沟通、必要时精神科会诊。

干预措施:一是根据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协助其与外界亲人沟通,转达信息;三是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四是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五是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

第三阶段: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濒死感、恐慌、绝望等。

干预措施: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减轻症状。

咨询干预原则:安抚、镇静,注意情感交流,增强治疗信心。

第四阶段: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或单纯发热患者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恐慌、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疾病等。

咨询干预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干预措施:一是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二是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多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沟通或其他日常活动;三是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四是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


106.疑似患者普遍心理状态怎样?如何干预?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咨询干预原则: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

干预措施:

(1)宣传政策、密切观察、及早就诊。

(2)为人为己采用必要的陪护及保护措施。

(3)服从主管机构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通过开展室内体育活动、深呼吸等技巧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减少应激。


107.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干预?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可能出现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咨询干预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干预措施:

(1)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

(2)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提供支持和安慰;实现心理资源的全面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3)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

(4)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外界联络交流。

(5)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

(6)已发生应激症状或其他精神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108.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干预?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措施、抗拒居家观察等。

咨询干预原则:政策宣教,情感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干预措施:

(1)开展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

(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


109.不愿公开就医人群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干预?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对政策缺乏了解,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咨询干预原则: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

干预措施:知识宣教,消除恐惧;及早就诊,利于他人;

祛除耻感,科学防护。

110.易感人群及大众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干预?

该人群心态多见为: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咨询干预原则:宣传健康知识,倡导积极应对,正确认识疫情,积极科学防范。

干预措施:

(1)鼓励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引导该人群正确理解

防治策略和相关信息;

(2)倡导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不歧视患病、疑病人群;

(4)引导适应性行为向积极方向发展,提醒注意避免如饮酒、吸烟等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编辑:周玉森

相关阅读

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举办

8月25日-29日,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 ...

09-01 14:38山东省教育厅

《人民日报》点赞山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8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从校园到职场 就业服务不断线——集中资源力量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点赞山东开展“微培训”护 ...

09-01 16:21人民日报

山东校园“秋点兵”,多彩开学礼启新程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

09-02 09:32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