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武术+”理念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2-02-21 09:48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刘新民 鲍宇 王朝信 A+A-
-分享-

菏泽学院针对地方民办武术学校在传统武术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文化知识薄弱、技能单一等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从2009年9月开始,在曹州武术学校探索“武术+足球”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初见成效之后,菏泽学院提出“武术+”概念,逐步实现“武术+单项体育运动”等特色项目,推动曹州武校、宋江武术学校等形成育人新模式。经过12年实践探索,菏泽学院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层次、四个内容、五个途径”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为国家和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运动员,舞蹈《立春》更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惊艳世界。

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新时代“武术+”理念下,学校人才培养立足于“传承文明,铸造精英,动静皆方略,文武育全才”,以培养道德高尚、品行优秀的合格人才为首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武术+”的技能训练作为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点,促进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教育。

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

学校始终坚持把知识传授作为“武术+”人才培养的第一层次、把能力培养作为第二层次、把素质养成作为第三层次,为推进“武术+”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坚持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实现“武术+”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

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建设的基本内容

1.“武术+思想道德”,立德树人,培养道德观念。中华武术文化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情感,“武术+思想道德”正是以中华武术文化立德、以家国情怀育人的真实写照,为学生走向社会、升入高校打下坚实的品格基础。

2.“武术+文化学识”,注重文武兼修。文化是人的根和魂。“武术+文化学识”使民办武术学校注重“文武兼修”,以文化人、以武育人,实现“传承文明,铸造精英,动静皆方略,文武育全才”。

3.“武术+艺术素养”,强调重视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技艺表演。“武术+艺术素养”注重学生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强调学生武术的艺术敏感力、艺术想象力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巧。

4.“武术+运动项目”,实现跨界选材,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曹州武术学校成立了近500人的冰球队,由专业冰球教练教授冰球课、武术教练教授武术课。藤球队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比赛中表现突出,斩获多枚金牌。“武术+运动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动静皆方略,文武育全才”办学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武术+”理念下民办武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构建“武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体育部门肯定“武术+”概念,鼓励“武术+足球”“武术+藤球”“武术+轮滑”“武术+冰球”“武术+攀岩”“武术+滑雪”等“武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并给予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

2.优化体育资源合理配置,构建“UGSS四维协同”发展模式。菏泽学院牵头,菏泽市体育部门、地方武术学校和社会进行师资交流、资源共享、竞赛等多方面深度合作。“走出去、请进来”的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全面推进“UGSS四维协同”育人,促进“武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武术+”教学教、学、练、赛“四位一体”路径。“教”解决基础教育知识要求,“学”满足专业能力需求和专业技能目标问题,“练”解决知识、技能的运用问题,“赛”是通过竞赛交流和平台的一体化培养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4.提升体育人才核心素养,构建“武术+”各项目核心素养研究领域和内容改革方案“12345”基本架构。一个目标:立德树人;两个核心:立德与树人;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五个会:会学、会说、会做、会用、会做人。

5.完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优化“武术+”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心理学化和个性化的多元途径。“武术+”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方法,注重心理对教学的影响,例如,将暗示教学法等心理学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的客观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等多元途径。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新民 鲍宇 王朝信

编辑:冀春鑫

审核:孙悦琛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