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 | 齐鲁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汲取奋进力量,以昂扬姿态走向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5-28 10:0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5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井 水 A+A-
-分享-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本教科书。”近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VR红色教育基地,党委书记王英龙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与3万师生齐聚云端,重温党的历史,重走长征路,共上一堂党史课。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对表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深化科教融合,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班子引领示范,让学习教育动起来

校(院)党委以上率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第一时间组织党委会学习,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落实党委要求,带动广大师生、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一是带头抓好学习。校(院)党委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动员大会精神,在学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方面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经开展2次党委会专题学习和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分3期参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各基层党组织围绕落实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专题研讨,深化理论学习。

二是带头抓好宣讲。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是校(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定动作”。党委书记王英龙以《学党史、立长志》为题为大一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通过多种形式,到各自联系的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开学第一课”“学党史·祭英烈”主题团课等活动,与青年学生一起学党史、话青春、讲使命。

三是带头抓好落实。围绕校(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总体工作计划安排表》,明确目标要求,细化工作安排,确定了全年67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学习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党委书记王英龙与3万师生齐聚云端,共上一堂党史课

形式创新出彩,让学习教育活起来

“快闪”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能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4月12日,在校(院)第三餐厅,快闪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让一楼大厅瞬间沸腾,来自机械学院的近千名师生代表共同唱响对党的热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校(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化、阵地化、课程化,使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一是以“载体化”提升学习教育温度。学校注重将学习教育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相结合,开展“青春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缅怀先烈铭党史”清明节祭扫、庆祝建党100周年百人百公里接力跑等活动,积极搭建学习党史的实践课堂,让学习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动起来、热起来。注重将党史学习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创新开展“‘扫码’学党史,奋进新征程”活动,在传统的灯笼上设计灯谜,通过“扫码”“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弘扬正确的党史观,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是以“课程化”拓展学习教育深度。依托校(院)牵头建设的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深化以“德融课堂”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文献维度、品格维度、时政维度等5个维度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专业、进教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建设山东首家课程思政“VR+红色教育”研究基地,在这里,学生们戴上VR眼镜,便可以沉浸在长征的风雪历程中,与红军战士一起“爬雪山”“过草地”……通过“情境式”“体验式”“交互式”教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使党史教育更加鲜活、入脑入心。

三是以“阵地化”拓展学习教育广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校(院)建立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制作宣传展板、开设校报专栏,各基层党组织官方微信也相继开设“红星论坛”“党史上的今天”“百年风华·红歌接力”“百人百课讲百年党史”等专题,拓展学习教育阵地,构筑起“传统+新兴”的多媒体宣传矩阵。此外,校(院)还在官微和“易班”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答,吸引了近2万名师生热情参与。

“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后表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校(院)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吴衍涛说。

宣讲全面立体,让学习教育燃起来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在理论专家宣讲团首场报告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滕培圣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鼓励学生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磨砺本领、不懈奋斗,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迸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根据师生群体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校(院)组建理论专家、身边榜样以及学生骨干3支宣讲队伍,面向师生开展多层次、宽渠道、全覆盖的特色宣讲活动。一是组建理论专家宣讲团。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遴选7名优秀专家教授,围绕党的创建史、奋斗史、发展史及精神谱系4个方面开展基层巡回宣讲。二是组建身边榜样宣讲团。坚持“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深入挖掘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挑山工精神”为主线,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和本职工作开展宣讲。三是组建学生骨干宣讲团。校(院)选拔一批优秀学生代表和学生骨干,开展“朋辈宣讲”,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好党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党史中内化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理论专家带头讲、身边榜样鲜活讲、学生骨干朋辈讲,通过开展立体化、多层次的宣讲,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广大师生党员更加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了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力量。”校(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表示。

机械学院师生拍摄快闪MV《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响对党的热爱

措施精准有效,让学习教育实起来

“校园里的路灯亮了,环境更美了,很多证明都可以在网上开具了,以前好几天办好的手续现在手机上几分钟就可以顺利完成,学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温婧谈到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的变化时激动地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校(院)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师生、带头排查困难、带头整改落实,每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各分管领域的“我为师生办实事”事项,并具体负责一项重要事项,通过清单排查、台账管理和销号落实,推动办实事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各部门、单位瞄准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确定办实事项目不少于3项(与师生联系密切单位不少于5项),做到思想问题及时解决、短期问题即知即改、常规问题立行立改、长期问题建章立制。为解决历下校区离退休教师行动不便、购药困难、报销流程繁琐等问题,校(院)医院每月派出专门医护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沟通,上门统计常用药品,并由专人配送到指定地点,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离退休教师看病就医的“揪心事”。网络信息中心大力整合各部门、单位业务系统数据,大力推进“一网通、一号通”建设,前后累计上线服务师生事项100项,有效解决了“证明难、核实难、查询难”问题,通过开通“400-009-1358”网络业务服务电话,推行“首接负责制”,解决了师生诉求反映渠道不畅、职能部门业务边界模糊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就业就是保最大的民生,校(院)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生工作部主动对接“十强”产业需求,先后举办山东省供需见面会、济南市就业双选会和多场分行业小型招聘会,组织1005家企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同时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通过“一对一”精准指导与岗位推荐,大幅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后勤保障处推进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实施“品质后勤”建设工程,提升饭菜质量和就餐环境。政法学院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开通线上服务公众号,为师生员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工会(妇委会)建设教职工健身活动室、职工书吧、爱心妈妈小屋,为教职工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各学院组织开展“党建+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大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初步实现了广大学生党员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服务有标杆,广大学生诉求有窗口、活动有引领、示范有榜样。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校(院)党委到群团组织,从教职工党支部到大学生党支部,从教学科研单位到行政管理部门,从第一课堂到校外社会实践,党史学习教育正火热开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广大师生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开启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新征程,以昂扬姿态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作者:特约通讯员 井 水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