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了两起与知网相关的新闻。
演员翟天临在直播中随口说了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引发了一场有关学术打假的舆论风暴。其博士学位和论文都被扒出问题。另一边,苏州大学生因为几块钱的退费问题状告中国知网胜诉的消息,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概念,其涵盖的论文期刊非常广泛,可以说,知网成是论文写作的“刚需”。所以翟天临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才引发了众怒。
“无知网不论文”的同时,知网的收费问题一直争议颇多。
下载一篇7元的付费论文,却需要先在中国知网充值50元钱。因多次协商退还剩余充值费用无果,苏州大学法学院学生小刘将中国知网告上法庭。江苏省姑苏区人民法院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判决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其经营的中国知网(www.cnki.net)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据悉,目前中国知网已对收费方式进行了调整。
区区几块钱确实不算什么,但“霸道”却可见一斑。一边表示个人用户充值的余额可以退回,一边却以程序复杂和扣除手续费为由,“建议”继续使用。据小刘反映,中国知网还在其网页“答读者问”一栏第19条写道“充值的金额不能退回,购买充值的金额没有时间限制,用完为止”,明文规定不能退款。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最低充值额限制及充值金额不能退还的规定是格式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应属无效。即便可以退款,最低充值额的设定也占用了消费者的多余资金,且收取退款手续费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虽然最低充值额的设定涉嫌“霸王条款”,但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为几块钱而“惹事”,鲜有人为此较真。甚至很多人也“认同”知网的说法,觉得以后还会用得着,不如“继续使用”。殊不知,这种“习以为常”的心态,恰恰折射了知网的垄断地位。
高校也深受知网收费之痛。几年前,因知网涨价高校暂停使用的新闻就屡屡见诸报端,甚至连北京大学图书馆都直呼“用不起”。有媒体调查发现,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在知网的花费为150万元,2014年为179.99万元,2015年为215.99万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社会在发展,知识付费无可厚非,但利用平台的优势并强加霸王条款,如此行径值得商榷。这事实上也有悖其建立的初衷——共享、传播学术成果和资源。
苏大学生小刘状告知网获胜,其意义不在于退回几块钱,而在于启迪世人打破不合理规定,就需要锱铢必较的劲头。作为国内领军的论文数据库,其行为,也理当体现出应有的法治意识与文化精神。
作者:胡欣红
编辑:张熙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