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菏泽 > 正文
东明县:“养殖教育共同体”点亮幸福童年
发布时间:2024-11-25 14:2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赵柯 岳俊阔 A+A-
-分享-

  “我和同学们饲养了兔子、鸽子、仓鼠等小动物,亲手制作了宠物笼。通过观察投喂不同的食物,我发现,兔子喜欢甜味浓、有咸味、口感粗糙的食物。”近日,东明县第九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刘彻抱着一只兔子在养殖园内讲解养殖体会和发现。

  该校以养殖教育为主线,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建设了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萌宠乐园”养殖基地。基地把呵护小动物成长作为学生探索自然的起点,以“红领巾特色小队”为火种,按照“意愿、设计、领养、养育、观察”的流程,从饲养、清理、安全、观察等方面进行点位管理,帮助学生在养殖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技能和科学的劳动品质。“通过撰写养殖日记、观察记录等,学生们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计算不同动物的饲养数量、场地面积、饲料配比、生长速度等。”五年级(3)班任课教师汪静说。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养殖教育正是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东明县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富宝表示,为推进学校养殖教育实践,部分学校充分发挥养殖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组建了“养殖教育共同体”,融农业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传统工艺劳动为一体,共同开发养殖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每到兔子的繁殖季,“养殖教育共同体”的教师就带领学生学习兔子繁殖的相关知识,并且交流探讨各种有趣的新发现。“我们特别注重养殖活动中的调查、分享、观察、交流、分工、讨论等环节,努力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有所成长和进步,获得全面的经验构建和能力发展,真正让教育回归乡村田园,让学生成长为‘接地气’的阳光少年。”养殖基地教师杨红英说。

  “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到养殖乐园开展泥塑课程。这个栩栩如生的‘小鸽子’是我根据‘小灰’制作的,我要把它放在我的书桌旁,让它陪伴我学习、成长。”东明县第六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闫舒怡眼中闪烁着光芒,骄傲地展示着她的作品。据了解,“小灰”是她在养殖园里养大的一只鸽子。

  共同体内各学校群策群力,组织教师开展联席教研活动,分板块、分类别进行课程开发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共生”为主题,让养殖课程不再是机械枯燥的预设活动,而是成为学生自发的、生活化的课程,推进养殖教育成为新活动、新课程生成的土壤。“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8所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已成功开发了‘养殖泥塑课’‘养殖剪纸课’‘养殖习作课’等地方特色课程,帮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的劳动体验紧密结合,实现了从简单问题研究到深度项目式学习的转变。”东明县第六小学校长任盼景说。

  目前,共同体学校教师正在集体编写养殖教育校本教材。东明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兵表示:“我们严格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按照‘低学段注重观察和初步养护,中学段强调实践体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高学段侧重复杂项目的实施和长期责任感的培养’原则,一体设计地方特色教材。教材编写完成后,将在全县推广,切实扩大养殖教育覆盖面。”

  现在,共同体学校养殖园正逐步向其他学校开放。各中小学校将组织师生到养殖园内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把传统课堂搬进养殖园,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内在关联,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和延续性较强的学科,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反复实践和体验。”东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峰说,“我们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校园边角场地,开辟养殖园、蔬菜园、花卉园、瓜果园等,通过空间再造,从儿童的视角将校园变成乐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加喜欢和迷恋学校,让学校真正成为涌动生命气息的儿童世界,帮助学生拥有幸福完整的童年。”

作者:赵柯 岳俊阔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巨野县田桥学区:深化“清廉+教育”模式 让清风拂校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近日,巨野县田桥镇中学的清廉文化广场上传来琅琅读书声。300余名师生齐声诵读 ...

11-03 11: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