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槐荫青少年们绘制了20余条多彩暑期研学实践路线。接下来,请跟随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的青少年开启一场“红色印记”之旅!
展厅里的“红色印记”
位于南辛庄街70号的“红色印迹”展厅,静静承载着一段段光辉岁月。这里以“红色老人”张吉嵩收藏的爱国主义教育藏品为素材,分为五个图片展示区和一个实物展示区。
"大家看,这些图片和实物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认真观看着展出的历史资料。500余幅图片生动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身影,20余件带着岁月温度的实物默默诉说着背后的故事。当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画面时,不少队员神情肃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份执着与坚定。
在实物展示区,一件旧军用水壶、几本泛黄的革命书籍让队员们驻足良久。队员们小声问道:“这就是当年他们用过的东西吗?”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敬佩。讲解员介绍道,这些珍贵藏品的背后,是“红色老人”张吉嵩对爱党爱国精神的执着传承。通过他的故事,队员们更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服务站的“士兵故事”
在槐荫区西市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大屏幕上,一部边防战士纪录片正震撼上演:高原哨所的士兵顶着风雪站岗,睫毛上结着冰霜却身姿挺拔;抗洪一线的战士跳进齐腰深的洪水,用身体筑起人墙挡住溃堤的缺口;海外维和区,蓝色贝雷帽下闪烁着刚毅与温情交织的目光。
讲解员指着画面中年轻士兵冻得发红的脸颊,轻声说道:“叔叔们每天要在零下几十度的地方站岗,只为守护我们的安宁。”队员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队员邱艺洋小声感叹:“他们和我们的哥哥差不多大,却已经在为国家付出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心里的震撼:原来“军人”这两个字,意味着默默坚守,意味着挺身而出,意味着把危险挡在自己身前。
活动尾声,队员们在写有“保卫祖国、召之即来;战时应战、急时应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墙前站成队列。他们齐声朗诵致敬士兵的诗歌:“风里站成山,雨里凝成墙,年轻的肩膀,扛起大地的晴朗……”清亮的童声饱含真诚,一字一句似种子,在心底埋下对军人的崇敬与向往。
从革命先辈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到当代英雄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那是信念如磐的忠诚、甘于奉献的品格、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这束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正指引着青少年读懂责任、感悟担当,在赓续红色血脉中砥砺前行。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