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社会关注的“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等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在“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上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地生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济南教育的温度。
一、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有学上”
聚焦城市化进程带来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出台《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明确在中心城区开工建设385所基础教育设施,全力解决城镇小区教育资源“历史欠账”,推出配套教育设施与首期住宅“五同步”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征收、同步拆迁熟化、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做到新建小区“新账不欠”。自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将基础教育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近三年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45所、幼儿园(公办)746所,新增学位37万余个,补齐60个已建小区的基础教育设施,解决“大班额”工作中的开工率、完工率及新建学校数、新增教师等任务指标均列全省第一。于杰副省长批示济南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做法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点赞济南“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做到“上好学”
一是实施“育人质量”攻坚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打造推广两期50个中小学德育品牌,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典型经验案例中,我市有4个入选,占全省三分之一;围绕“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目标,评选培育首批180个市级“领航、新优、特色”创建项目学校,做到外部推动和内生变革相结合,撬动学校高质量差异化发展。
二是推进均衡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组建81个“优质园+”集团化发展共同体,将学前教育纳入区县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考核范围。义务教育方面,坚守“双零择”政策,确保每个孩子受教育起点公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2019年接收随迁子女2.6万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让484所被帮扶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分数+等级”多样化评价高中招生改革,有效引导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三、全力提升保障能力,确保“服好务”
一是千方百计减轻学生负担。确定2019年为全市“减负提质”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意见》,在作业减负上出实招、见实效。坚持“零起点教学”和“减负提质”教学模式研究,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校外教育生态,加大对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应试教学查处整治力度,2018年以来,实现了对全市1985处培训机构摸排整治全覆盖。
二是疏堵结合整治有偿补课。一方面持续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处置;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布“课程化”假期生活科学指导方案,以“延时服务”“义教助学”“空中课堂”等取代“有偿家教”,倡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形象。
三是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生态链”。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学校家庭教育品牌城市联盟,发布《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推出中小学家庭教育“泉家共成长”工程,出台“家委会、家长学校建设和管理标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四是全面实施学校课后服务。做好“午间配餐和课后服务”工作,探索实践“教育惠民新模式”,将延时服务全面提升为“课后教育”,主城区386所中小学校全部做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央视两次报道济南教育课后服务工作。
编辑:迟佳
10月6日,“GANCUBE魔方”杯2025年全国魔方公开赛(济南站)在济南市皇亭体育馆正式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26个省 ...
10月13日,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2025年全市中小学骨干科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在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启动,陕西师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