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发布时间:2019-05-06 16: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仁军 A+A-
-分享-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期望孩子成人成才,但这种期望不能停留在幻想阶段,而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有多少家长能在孩子熬夜写作业时陪伴在他的身旁?有多少家长不把单纯的学习成绩作为亲子交流的唯一内容?又有多少家长在孩子有困难时能与他们共同协商解决?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有的家长辩解道:“我的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如今,早上不起床、不吃早饭、晚上不睡觉,成为某些学生周末或者假期的生活常态。有些家长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在周末和节假日放松一下也无妨。笔者认为,适当地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是要有节制。有些孩子在家放松2天,教师需要用5天的时间来弥补。这显然得不偿失。

科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终身的,而学校教育对人产生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是无组织的、自发的和零散的,通常不具有系统性。在学校里,教师教导学生热爱班集体,学会谦让;在家庭中,有些家长则教育孩子不要吃亏。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进而影响其正确判断能力的养成。

要想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家校合作力度。

一、建立系统的家校联系制度

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实现家校互动。微信群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很多教师发布完周末作业后便“隐身”了,即使家长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笔者建议,教师在一周中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对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以便进行精准施教。

完善家长资料档案。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分类建档,如留守学生家长档案、学困生家长档案、贫困生家长档案、单亲家庭档案。这样做有利于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家校双方步调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校通过密切沟通,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共同监督学生执行。例如,学校制定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养成早起早睡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又如,网络信息技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有些孩子遇到难题时不动脑思考,而是上网搜索答案。对此,很多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必须共同监督、一齐发力。

三、正确对待家长会,让家校合作“更上一层楼”

家长会不是表扬大会或批评大会,也不是教师“吐槽”大会或家长“诉苦”大会。家长会是一条渠道,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在校状况。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家长会,让家长会发挥交流、提升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仁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小插曲引来“规则”重建

教育的目标不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吸收上,更要以规则为原点,塑造学生品质,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共情,建立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促进内 ...

10-10 08: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爱与等待

 9月,每天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已凉爽宜人,但正午还是骄阳似火。

10-10 08: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现场会不应囿于“会议室”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传统行政会议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决策与执行脱节、管理与教学分离、校际发展失衡。基于此,我们启动了以教育现 ...

10-11 15: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